见访帖(书法)

见访帖(书法):

【简介】:

宋·苏辙书。纸本。行书。凡十一行,每行字数不一,共七十二字。24.5×23.5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刊于台湾《故宫历代法书全集》(十)。

【赏析】:

“三苏”中的苏辙名气诚然不及其父兄,但毕竟还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更是宋代书法史上的一位佼佼者。

如果仅仅就苏辙这幅尺牍的结体而言,我们是很容易发觉与其兄长苏轼酷肖之处的。其中的原因,一方面可能因爲他们兄弟俩的性格、气质、家学渊源及环境陶染等大致相同,另一方面则可能因爲兄长苏轼的书法威望太高而直令其弟心折手摹,无意再闢新境。但是,再细心一点,还是可以找出辙轼之间的种种差异—前者用笔除偶尔参用肥笔外,大多均以“瘦劲可喜”面目出现;后者则主要运用肥壮之笔,丰满艳腴、憨态可掬。前者用墨枯润相济,色彩层次多变;后者则纯以“湛湛然如小儿目睛”的浓墨爲之,显得典朴凝重。前者挥毫悠閑澹泊,情感节奏始终抱一,静意盎然;后者挥毫则“大江东去”,情感波澜交叠鼓蕩,动势逼人。

于是,在结体、用笔、用墨及挥毫过程揣度等方面的同异比较中,我们看到了苏辙的书法特色—旣有对兄长风格的体认与承继,更有对自我风格的寻觅与建立。《致定国承议尺牍》可说是苏辙将兄长风格融入自我风格的一幅成功书作,它虽偶有“中怯”之画,却不掩苍劲之力;虽“少雍容”之态,却倍具老辣之味。

为您推荐

致运句太博尺牍(书法)

致运句太博尺牍(书法):【简介】: 宋·苏轼书。纸本。行书。25.6×24.5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刊于台湾《故宫历代法书全集》(十三)。 【赏析】: 此帖爲东坡尺牍中精彩之作,是写给“太博阁下”的“感谢信”。其文风、书风..

车马帖(书法)

车马帖(书法):【简介】: 宋·苏辙书。纸本。行楷书。凡十二行,每行字数不一,共八十四字。刊于《故宫周刊》、故宫博物院《宋人法书》。 【赏析】: 苏辙的书法受其兄苏轼影响是极深刻的。其点画、结体、行气均以苏字爲规模,..

一夜帖(书法)

一夜帖(书法):【简介】: 宋·苏轼书。行书。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刊于《中国书法》一九八六年第四期。【集评】: 淸吴其贞《书画记》:“书法流洒,神采动人。但此帖临摹最多,惟此肥不露肉,人莫能及。” 【赏析】: 此帖爲苏东坡书..

和苏东坡诗卷(书法)

桤木诗帖(书法)

桤木诗帖(书法):【简介】: 宋·苏轼书。纸本。行书。七律诗一首。有“三希堂精鑒玺”。《石渠宝笈》着录。刊于日本《中国书道全集》(四)。【集评】: 明金冕跋:“昔先生尝讚美杜子美诗、颜鲁公书皆求之于声律点划之外,今观..

屏事帖(书法)

屏事帖(书法):【简介】: 宋·苏轼书。纸本。行书。25.1×23.1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墨缘滙观》、《石渠宝笈续编》着录。刊于台湾《故宫历代法书全集》(十)。 【赏析】: 知苏东坡者,莫如黄山谷。黄山谷曾这样说过:东坡..

渡海帖(书法)

渡海帖(书法):【简介】: 宋·苏轼书于元符三年(1100)六月十三日。纸本。行书。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刊于日本《书道全集》(十五)。【赏析】: 东坡传世墨迹甚多,而致梦得秘校尺牍似鲜爲人知。然此帖的艺术价値却不在其它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