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秦太虚见戱耳聋诗(书法)

次韵秦太虚见戱耳聋诗(书法):

【简介】:

宋·苏轼书。纸本。行书。30.7×45.3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石渠宝笈续编》等着录。刊于台湾《故宫历代法书全集》(十一)。

【赏析】:

赏读《次韵秦太虚见戱耳聋诗》,渐渐悟出“戱”的趣味,“人将蚁动作牛斗”、“不见不闻还是碍”等句,细细品来,还有些哲理,它反映了苏东坡很複杂的思想感情,名曰戱,实远非戱耳。它的行笔远远迅疾于《故三司副使吏部陈公行书跋语》,行笔虽快,上下却不牵连,作者无意引向纵向,而是极力朝横向开撑。字型平扁,排迭笔画作了压缩,而字中凡有两边偏旁则相应拉开距离。这时再回首玩味黄山谷戱言的“石压蛤蟆”,实在是形象之至。一般书家的行书章法善于互爲补充,互爲调剂,以期变化,这种效果往往极佳。东坡无意于此,他只是在每个字的欹、正、避、就上下功夫,把每个字处理得有特色,与米芾尺牍相比,那种联繫的紧密性就显得不够。在这件作品中,“左秀右枯”就显露端倪了,试以数字爲例:“晚”、“先”、“枕”之弯鈎,就不够自然和缺乏力感,似枯枝残鈎,精神不支。有些笔划稀少,形体原本扁平的文字,仍一如旣往进行同样的处理,这样,再高明的书家,也难免难避章法“平淡无奇”的议论。

为您推荐

治平帖(书法)

治平帖(书法):【简介】: 宋·苏轼书于熙宁二年(1069)。行书。纸本。29.2×45.2cm。后有赵孟頫、文徵明、王穉登跋。《平生壮观》、《古物陈列所书画目录》着录。故宫博物院藏。刊于《故宫博物院藏历代书法选集》(二)、..

前赤壁赋卷(书法)

前赤壁赋卷(书法):【简介】: 宋·苏轼书。纸本。行楷书。23.9×258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石渠宝笈初编》着录。刊于台湾《故宫历代法书全集》(二)。【集评】: 明文徵明跋:“右东坡先生亲书《赤壁赋》,前缺三行。谨按苏..

王诜(书法)

王诜(书法):【小传】: 生于宋仁宗景祐三年(1036),卒年不详。字晋卿。山西太原人。官驸马都尉,利州防御使。与苏轼等人交厚,坐元祐党籍被谪。卒謚荣安。诜风流儒雅,有王、谢家风。作宝绘堂于私第东,藏古今名画,苏轼爲之记。工..

王齐翰勘书图跋(书法)

假寐帖(书法)

假寐帖(书法):【简介】: 宋·苏轼书。书于元祐八年(1093)八月十一日。纸本。行书。28.7×28.9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石渠宝笈三编》着录。刊于台湾《故宫历代法书全集》(三)。 【赏析】: 寥寥数语,一派田园风光,令人心..

李白仙诗卷(书法)

李白仙诗卷(书法):【简介】: 宋·苏轼书。书于元祐八年(1093)七月十日。蜡笺本。行书。34.5×108cm。日本大坂市立美术馆藏。刊于《中国美术全集·宋金元书法》。【赏析】: 此作苏轼书于五十八岁时,是其重要的代表作之一..

杜甫五言诗卷(书法)

杜甫五言诗卷(书法):【简介】: 宋·黄耆老书。纸本。草书。五言律诗一首。竪28.6cm。刊于日本《综合书道大辞典》。【赏析】: 这是一幅颇具装饰风的草书作品。线条不在于微观的润燥、浓淡、轻重、疾徐的区别,而更倾向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