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仲甫先生六条屏(书法)

赠仲甫先生六条屏(书法):

【简介】:

淸·邓石如书于嘉庆九年(1804)。纸本。篆书。文一则。凡六条,每条均二行;第一至第五条均十六字,第六条三十二字,共一百一十八字。刊于日本《明淸书道图说》。

【赏析】:

该屏名曰《白氏草堂记》,十二行,九十一字,係山人六十二岁(1804)书,爲其暮年得力之作。

纵观此屏,笔法多变,是其一大特色。

邓石如初以“二李”爲宗,继而从摩崖墓誌等碑刻中吸取养分,融隷入篆,大胆使用柔韧而易于起倒的长锋羊毫,尖、圆、方笔并用,极大地丰富了篆书的用笔,“笔从曲处还求直,意入圆时觉更方”。“松”、“老”、“织”、“承”等字的多数笔画,先是蓄势,藏锐于圆,在匀力运至画末时,略提,锋露即收,故得劲利之健而无虚尖之病,如“金针倒挂”、“云龙偶露鳞爪”;圆笔是此屏中运用最多的笔法。逆锋起,向右(下)行笔,至画尾,稍加驻笔,即提笔回收,故得浑厚朴茂之劲而无“怯薄”之疾。如“高”、“不”、“草”、“蒙”等字,若“苍松翠柏”、“千里阵云”;方笔本爲毫不可爲之书,邓石如却以中锋入纸,杂锋铺毫,至画末端,戞然而止,辄成方笔,故有斩钉截铁之力无“折术”之癖。如“杉”、“几”等笔画,似“绝岸頽峰”、“万岁枯藤”;再者杀锋以取劲折,易“二李”圆转之画,字态虽同属长形,但比之略带粗阔。

邓石如以隷书“精而密”的结字方法作篆书,达到“婉而通”的效果,是此屏结构的重要特徵。他巧妙地将“疏与密”这对矛盾强调得恰到好处,并使之统一在一个整体中。因此其篆书凝炼团结,固若金汤。至空白处,则长脚大曳极尽遒健婀娜、恢宏流畅之致,从而形成了疏蕩与坚实,空灵与丰厚的强烈对比。如“谭”、“萝”等;通篇布白,字距小,行距大。上述结构与布白,是他“疏处可以走马,密处不使透风”书学理论在实践中的具体运用。

为您推荐

经鉏堂杂志轴(书法)

经鉏堂杂志轴(书法):【简介】: 淸·邓石如书。纸本。隷书。凡五行,共五十九字。133.5×52.5cm。天津艺术博物馆藏。刊于《中国书法》(1986年第一期)。【赏析】: 顽伯隷书爲有淸一代高峰。他以骨劲茂丰,雅洁匀称的风格卓然..

苏轼论书跋语轴(书法)

苏轼论书跋语轴(书法):【简介】: 淸·翁方纲书。纸本。行书。凡五行,每行字数不一,共一百零八字。130.5×30.8cm。上海博物馆藏。刊于日本《中国明淸书法名品图册》。【赏析】: 翁氏此行书轴是典型的传统帖学风格,连贯柔和,..

翁方纲(书法)

翁方纲(书法):【小传】: 淸雍正十一年—嘉庆二十三年(1733—1818)。字正三,号覃谿。顺天大兴人。乾隆十七年进士。历任编修,右中允,侍读,侍讲,侍读学士,侍讲学士,粤、赣、鲁等省学政,国子监司业,内阁学士,鸿胪寺卿等官。淸代着名..

赠俪生四体书屏(书法)

赠传山七言联(书法)

赠传山七言联(书法):【简介】: 淸·邓石如书。纸本。篆书。七言联。凡上下联正文十四字,款十一字,共二十五字。104.5×31cm。刊于日本《中国书道全集》(八)。【赏析】: 邓石如篆书最重要的特点,是在看似均匀—有时甚至是死..

四体书帖册(书法)

四体书帖册(书法):【简介】: 淸·邓石如书于嘉庆二年(1797)。纸本。楷、草、隷、篆四体书。每种书体各三页,共十二页,每面29.7×44.2cm。刊于日本《书道全集》(二十四)。【赏析】: 邓石如一生用力于篆隷,印、书造诣极深,开宗..

楷书七言联(书法)

楷书七言联(书法):【简介】: 淸·钱沣书。纸本。楷书。七言联一副,凡上下联正文十四字,共十五字。131.5×30.7cm。故宫博物院藏。刊于日本《中国书道全集》(八)。 【赏析】: 钱沣在淸代书坛上享有较高的地位。据说淸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