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体书帖册(书法)

四体书帖册(书法):

【简介】:

淸·邓石如书于嘉庆二年(1797)。纸本。楷、草、隷、篆四体书。每种书体各三页,共十二页,每面29.7×44.2cm。刊于日本《书道全集》(二十四)。

【赏析】:

邓石如一生用力于篆隷,印、书造诣极深,开宗立派,影响深远。《四体帖》爲其书法代表作品之一。

篆书此帖篆书正文仅二十四字,属于工整的玉箸篆一路。邓石如的篆书得力于秦汉碑刻、瓦当,又吸取唐李阳冰笔意。此帖在结体上,破小篆的长方整饬,变爲上紧下伸,舒展自如,开创了婀娜不失劲健,婉通而有雄姿的一代篆书新风。此帖中的多笔画字,安排得密而不犯,如“震”、“涛”、“递”、“响”、“万”、“腾”等;少笔画字,处理得疏而不散,如“石”、“人”、“不”、“天”、“下”等。逆锋入笔,但竪画往往不回锋收笔,只是提笔作结,听其自然,颇显空灵、淸新。

隷书此帖隷书正文五十三字,极爲沉雄工整。邓石如是在学成篆书之后临写汉碑的,因此结体、用笔出规入矩,且多新意。此帖隷书方圆并见,以方爲主。体势方正、笔画平实,重感、力感甚是强烈,实以《熹平石经》爲体,兼以唐隷笔意爲用。波笔方稜,稍上挑收笔;磔笔平出,不强调所谓“燕尾”,颇近楷书捺笔。其篆、隷相比较,篆新新在结体、体势,隷新则新在体势、用笔。总的艺术成就,隷书高于篆书。

楷书此帖楷书正文四十九字。邓石如书法的深厚功力表现在篆书和隷书上,又以隷书爲最。他的楷书取势方扁,近似其隷,虽有自家风,但毕竟少有骨力,显得平平。他学书是先工篆,再由篆入隷,由隷入楷。而其主要精力用在篆刻和篆隷书法上。可以看出,他的楷书立意虽高,但功力不济,试图力追晋人,然而终未步入晋境。此帖顺锋入笔太多,横画行笔取勒势固然是好,但往往左弱右肥,缺少一波三折的起伏之趣,撇用捺拖,飘浮不实。总的来看,不及篆隷成就远甚。

行草此帖行草书正文一百五十字。《四体帖》中的楷书和行草书,均有年月款,爲淸嘉庆丁巳(1797)年七月所作,篆书和隷书均无年款。根据笔力来看,篆、隷创作时间当早于楷书和行草书。书家活了六十三岁,作楷书、行草书这一年是五十五岁,将近晚年,所以笔力不及篆隷。此行草书是行多草少,同他的其他书体一样,别具一格。点画虽不经意,使转却富匠心。笔画的伸缩、避就、揖让等,由情而生,随意而爲,不拘陈法,跌宕多姿,情趣盎然。一行中大小参差,一篇中气脉相连,旣稚拙而又老辣。除力感不及篆隷外,其格调实在篆、楷之上。

为您推荐

经鉏堂杂志轴(书法)

经鉏堂杂志轴(书法):【简介】: 淸·邓石如书。纸本。隷书。凡五行,共五十九字。133.5×52.5cm。天津艺术博物馆藏。刊于《中国书法》(1986年第一期)。【赏析】: 顽伯隷书爲有淸一代高峰。他以骨劲茂丰,雅洁匀称的风格卓然..

苏轼论书跋语轴(书法)

苏轼论书跋语轴(书法):【简介】: 淸·翁方纲书。纸本。行书。凡五行,每行字数不一,共一百零八字。130.5×30.8cm。上海博物馆藏。刊于日本《中国明淸书法名品图册》。【赏析】: 翁氏此行书轴是典型的传统帖学风格,连贯柔和,..

翁方纲(书法)

翁方纲(书法):【小传】: 淸雍正十一年—嘉庆二十三年(1733—1818)。字正三,号覃谿。顺天大兴人。乾隆十七年进士。历任编修,右中允,侍读,侍讲,侍读学士,侍讲学士,粤、赣、鲁等省学政,国子监司业,内阁学士,鸿胪寺卿等官。淸代着名..

赠俪生四体书屏(书法)

赠传山七言联(书法)

赠传山七言联(书法):【简介】: 淸·邓石如书。纸本。篆书。七言联。凡上下联正文十四字,款十一字,共二十五字。104.5×31cm。刊于日本《中国书道全集》(八)。【赏析】: 邓石如篆书最重要的特点,是在看似均匀—有时甚至是死..

楷书七言联(书法)

楷书七言联(书法):【简介】: 淸·钱沣书。纸本。楷书。七言联一副,凡上下联正文十四字,共十五字。131.5×30.7cm。故宫博物院藏。刊于日本《中国书道全集》(八)。 【赏析】: 钱沣在淸代书坛上享有较高的地位。据说淸代..

渡海吟卷(书法)

渡海吟卷(书法):【简介】: 淸·王文治书。纸本。楷书。凡三十五行。竪19.8cm。刊于日本《书道全集》(二十一)。 【赏析】: 王文治渡海吟诗册,行楷书,淸雅浑穆,笔酣墨饱。其书师法李北海,而自出机杼。结构秀丽,体势或长或方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