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诗卷(书法)

杜甫诗卷(书法):

【简介】:

淸·王铎书于顺治三年(1646)。时年五十五岁。绫本。草书。25.1×230.2cm。辽宁省博物馆藏。刊于《辽宁省博物馆藏历代法书选集》(二),日本《中国书道全集》(八)。

【赏析】:

王铎在横卷中更能发挥他草书“飞腾跳掷”的特点。如果不满足于这种感觉的陈述,可以爲这种感觉找到线结构上的原因。单字轴线左右欹侧,只有极少数字轴线偶尔呈垂线状—偶尔,这样每一行内部都隐含着强烈的波动;结构转折处大部分夹角略小于九十度,加上大量点画呈直线型或接近直线型,单字内部空间收敛性不强,因此与单字外部空间能较好融合,作品因此显得开朗疏阔、气势宏大;字结构处理非常随意,但情调统一,有些字联繫紧密,不再以单字结构爲固定的节奏段落,有些地方数字成爲一相,或一字分属两个不同的段落,作品空间节奏显得十分生动,单字外形大小对比强烈,但相邻各字内部空间面积与情调的接近,使空间节奏强烈变化时保持了很好的连续性。

作品用笔亦十分率意,有些地方甚至显得过于粗糙,作者似乎只按他习惯的用笔方式把动作做出,对线条的外观毫不顾及—这正是一件狂放不羁的作品所希望观者产生的感觉。然而这种隐含的运动是那样肯定,那样洒脱,那样富有变化,只要能进入这种运动节奏中,自能被这种律动所裏挟。此外,在这种节奏中产生的部分精美的线条,遒劲、圆实,又使人得到这样一种感觉:作者并不是不能精到,而是不屑于谨小愼微。—于是,所有的粗放、疏略都因此而获得新的意义。

精美和率意之间的平衡是很难把握的。明代的草书传统给王铎凖备了率意的一面,然而“一日临帖,一日应索请”,他从前代大师们那裏取得了另一面。统一这一切的是他的心境,以及在此心境中生长出来的审美理想:怪、狠、奇。他认爲这些并不与雅矛盾,亦符合“中庸”的原则。—这很可能不是爲自己的审美理想寻找依据,而是把传统思想的原则理解爲对内心的忠实。由此,我们不难理解他对怀素,高閑的批评,他或许从那些作品中感觉到一种非心灵的、迎合时尙的东西。

王铎在这件作品中是无所迎合的。

为您推荐

小楷题画(书法)

小楷题画(书法):【简介】: 淸·王铎书。时年六十岁(1651)。纸本。小楷。凡十二行,共一百六十字。刊于《中国书法》一九八六年第一期。 【赏析】: 王铎的这幅题画小楷作品,给人一种苍郁雄畅的韵趣。书此小楷时,王铎正六十岁,..

寄金陵天目僧诗轴(书法)

寄金陵天目僧诗轴(书法):【简介】: 淸·王铎书于崇祯十七年(1644)。绫本。行书。凡四行,共五十三字。245.5×52.5cm。刊于日本《书道全集》(二十一)。【赏析】: 王铎书法,龚鼎孳云:“文安公书法妙天下,”眞得晋人三昧……,”..

王铎(书法)

王铎(书法):【小传】: 明万曆二十年—淸顺治九年(1592—1652)。字觉斯,又字觉之,号嵩樵、石樵、十樵、痴樵、雪山。河南孟津人。明天啓二年进士,授翰林编修、经筵讲官等职,崇祯十七年授礼部尙书,时淸军攻陷北京,未能就职。顺..

临王筠寒凝帖轴(书法)

赠公度郑词丈诗册(书法)

赠公度郑词丈诗册(书法):【简介】: 淸·王铎书于五十三岁(1644)时。纸本。草书。书诗。凡七十三行,共二百七十四字。共十四开,第一至十三开均28.3×36cm。第十四开28.1×17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石渠宝笈三编》着录。..

临王昙首昨服散帖(书法)

临王昙首昨服散帖(书法):【简介】: 淸·王铎书于顺治八年(1651)。绫本。草书。凡四行,共六十八字。191×52cm。刊于日本《书道全集》(二十一)。【赏析】: 王觉斯草书浑雄恣肆,奇拙多姿,抗衡明贤,直逼晋人。 明代建筑高大宏..

钱谦益(书法)

钱谦益(书法):【小传】: 明万曆十年—淸康熙三年(1582—1664)。字受之,号牧斋,晚号蒙叟,自称东涧老人。江苏常熟人。明万曆三十八年进士。历任编修、中允、詹事、礼部侍郞、侍读学士等官。南明福王立,任礼部尙书。淸顺治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