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少儒先生诗轴(书法)

赠少儒先生诗轴(书法):

【简介】:

现代·谢无量书。纸本。行书。七绝一首。凡三行,共三十六字。刊于《中国书法》一九八六年第一期。

【赏析】:

谢无量与浙江着名学者马一浮交厚,马有时对己名只署“浮”字,谢亦将大澄易爲“大沉”,有时亦只署“沉”字,于是“马浮”“谢沉”之名传爲士林佳话。谢氏幼年随父宦游安徽,在父亲敎导下攻习诗文典籍,后从浙江着名学者汤寿潜研习经史。谢氏天资頴悟,学业在少年时期已打下深厚基础。本世纪初入上海南洋公学肄业,与黄炎培、邵力子、李叔同(弘一法师)等人同学,深受导师蔡元培的器重。在此时期,他又结交了章太炎、邹容、章士钊等民主革命人士,自己也积极参加活动。不久,章太炎、邹容被淸廷投入监狱,谢无量遂东渡日本,在此时期,通过马一浮接触到马克思学说。一九〇七年谢氏从日本回国,即去北京任《京报》主笔,继又创立“文蜀学会”。《京报》被追停刊后,谢氏去上海,嗣于一九〇九年返川,任四川国学院监督。辛亥革命次年,谢氏满怀希望离川赴沪,本图有所作爲,及见袁世凯簒权,谢氏不屑与彼辈爲伍,遂专心致力着述,先后撰有《楚辞新论》、《古代政治思想》、《平民文学之两大文豪》(再版时更名爲《马致远与罗贯中》)、《中国哲学史》、《中国大文学史》、《中国妇女文学史》、《中国古田制考》、《诗经研究》、《佛学大纲》等十多种专着。一九二三年,谢氏去广东,任孙中山大本营秘书、参议。孙中山逝世后,他即潜心抑志从事敎育,历任东南大学、四川大学等校敎授、中国公学文学院院长。抗日战争开始后,谢氏避寇返成都,他的书名也在此时彰显于世。一九四九年后,谢氏被任爲四川省博物馆馆长、全国政协委员。一九五六年去北京任中国人民大学敎授、中央文史馆副馆长,直至逝世。由于他博古通今,含蕴深厚,兼之具有诗人的气质,襟怀旷达,所以表现在书法上就超逸不凡,形成他独特的风格,在书坛独树一帜。从他的手迹中可以看出他对魏晋六朝的碑帖曾下过相当的工夫。从行笔来看,受锺繇、二王及《张黑女碑》的影响极爲明显;从结体来看,则可窥见《瘗鹤铭》以及其他六朝造像的迹象。尽管他师承这些碑帖,但决不做他们的奴隷,而能融会贯通,博採衆长,创造出自己的书体,在中国书史上确立了自己的流派。显然,谢氏是书法界中的改新派,是书法创新的先驱。他的字结体是听其自然,不受拘束,运笔如行云流水,天趣盎然,完全是工力和修养达到炉火纯靑之境以后的自然流露,决不是有意爲之。谢氏的书作,已有《谢无量自写诗卷》于一九八七年由中国文联出版公司出版;大型书法集《谢无量书法》上下册,于一九八八年由四川美术出版社出版。

为您推荐

张静江山水册跋(书法)

张静江山水册跋(书法):【简介】: 现代·李石曾书。纸本。行书。凡三行,共三十七字。刊于《民国时期书法》(上)。【赏析】: 师事黄山谷的书家,笔下的表达形式是非常典型的,长枪大·式的纵横,淸逸而不疏野,超迈而不狂放。与山谷..

心经四条屏(书法)

心经四条屏(书法):【简介】: 近代·弘一法师书于癸酉年(1933)。纸本。楷书。二十九行。刊于《中国书法》一九八六年第四期。 【赏析】: 法师爲律宗大师;然而尽管勤修梵行,并极力要在书法中摒弃一切繁华,但他的超凡的艺术气..

赠魁武行书轴(书法)

赠魁武行书轴(书法):【简介】: 现代·章士钊书于壬寅年(1902)。纸本。行书。凡七行。刊于《民国时期书法》(中)。【赏析】: 此幅作品,乍看貌不惊人,实则渗透着作者丰富的文化素养,故能高迈绝俗。作者书写此幅时已是八十开外..

张继(书法)

将如北山诗轴(书法)

将如北山诗轴(书法):【简介】: 现代·马一浮书。纸本。行书。五言诗一首。凡五行,共五十一字。刊于《中国书法》一九八八年第二期。【赏析】: 晚淸以来,帖学渐衰,书界极力提倡碑学,继而北碑与南帖互爲交融,形成了一股新的书法..

善行无辙迹轴(书法)

善行无辙迹轴(书法):【简介】: 现代·叶恭绰书。纸本。行书。凡五行。刊于《民国时期书法》(中)。【赏析】: 作者书法以赵子昂《胆巴碑》爲基础,兼取颜眞卿、褚遂良、《曹娥碑》及魏碑之优长,形成个人风格。尤善于以大笔作..

赠有恒先生联(书法)

赠有恒先生联(书法):【简介】: 近代·冯玉祥书于一九四二年。纸本。隷书。七言联一则。凡上下联正文十四字,款十二字。刊于《民国时期书法》(中)。【赏析】: 冯玉祥的隷书联,笔简意朴,有汉人风範。旣不鼓努爲力,也不柔媚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