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裹锋

[书法]裹锋:

用笔法之一。

指书写时整个笔锋保持圆锥状的用锋方法,与“平铺”相对而言。其效果线条凝炼,富有立体感。

作险笔时,因易陷于软弱之弊,故尤需裹锋而行。

清包世臣《艺舟双楫·与吴熙载书》云:“河南始于履险之处裹锋取致,下至徐、颜益事用逆,用逆而笔驶,则裹锋侧入,姿韵生动。又始间以肥瘦浓枯,震耀心目。后世能者,多宗二家,东坡尤为上座。坡老书多烂漫,时时敛锋以凝散缓之气,裹锋之尚,自此而盛。思翁晚出,自知才力薄怯,虑其解散,每以裹锋制胜,然亦用之救败耳。”又云:“二王真行草具存,用笔之变备矣,然未尝出裹锋也。”按包氏主张用笔当“平铺纸上”,故以“裹锋”为救败之笔,实未尽然。北碑多方笔,故尚平铺;然圆笔则当裹锋为佳。而行、草险劲丝牵等处,则非“裹锋”不办。

包氏谓“裹锋”者“用意伤浅”,“虽不能尽废,要不可恃为当家也”,未当。

为您推荐

[书法]撮管法

[书法]撮管法:执笔法之一。以五指一齐握于管末。唐韩方明《授笔要说》云:把笔法有五种,“第三撮管。谓以五指撮其管末,惟大草书或书图幛用之,亦与拙管同也。”元陈绎曾《翰林要诀·执管法》云:“撮管,以拨镫指法撮管头,大字草..

[书法]题跋

[书法]题跋: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足部》:“题者,标其前。跋者,系其后也。”一般称写在书籍、字画、碑帖等前面的文字谓“题”,后面的谓“跋”。亦统称书、画、书籍上的题识之辞为“题跋”。宋沈括《梦溪笔谈》卷五:“唐昭..

我方鼎铭(书法)

我方鼎铭(书法):【简介】: 西周早期器铭。盖、器同铭。搨本。大篆。六行,四十一字。文物出版社《商周靑铜器铭文选》收入。 【赏析】: 《我方鼎》器盖两铭,文字完全相同,由于製作时的差别,竟使两件铭文风格逈异。前者瘦,后者..

沈子也簋铭(书法)

四祀邲其壶铭(书法)

四祀邲其壶铭(书法):【简介】: 商纣王四年器。搨本。大篆。八行,共四十二字,是现存商代铜器铭文中字数最多的。今藏故宫博物院。文物出版社《商周靑铜器铭文选》(一)收入。 【赏析】: 《四祀邲其壶》的铭文集结在有限的壶..

[书法]横波势

[书法]横波势:排点之一种。清戈守智《汉溪书法通解·运笔卷第四》云:“横波之点,顺笔邪(斜)叠而行,无左顾右盼之势。如波浪之逞风,其势一向而自为起伏也。亦有宽促二势。‘乌’、‘为’等字用之。”..

[书法]增减

[书法]增减:书家为求体势之美,常有增减笔画,然须依据成规,不宜自己生造。欧阳询《三十六法》云:“增减:字有难结体者,或因笔画少而增添,如‘新’之为‘新’,‘建’之为‘建’是也。或因笔画多而减省,如‘曹’之为‘曺’,‘美’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