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饶使君郞中游丝书歌(书法)

上饶使君郞中游丝书歌(书法):

【简介】:

宋·吴说书。

纸本。京都藤并存邻馆藏。

刊于日本《书道全集》(十六)。

【赏析】:

“游丝书”又称“游丝草”,一种字画纤细如游丝、运绵环绕的草书。

宋高宗赵构在《翰墨志》中云:“至若绍兴以来,杂书、游丝书,惟钱塘吴说。”吴说精通游丝书,因此他书《上饶使君郞中游丝书歌》时就有一种默契和兴会。这幅法书圆美流丽,法韵兼胜。

吴说的法书表现出来的不是怒张筋脉、屈折生柴之态,而是遒劲典雅,深稳端润。他的行书笔法完全是楷书基础上的快写,而其中一些字即是楷书写法,如“书”、“中”、“典”、“只”、“今”、“手”等等。他不採取特别险峻的结体,不採取险峻的字势,行款也是端直的,一切显得如阳光下的花朶那么艳丽。

楷书中的特长的妍美的撇捺也同样作爲鲜明的个性出现在行书中,如在“文”字、“今”字、“铁”字左边的“金”旁中。楷书中极纤细的笔触也作爲特徵移植于行书中,如第三行的“郞”字(见图版),第五行的“未”字,第七行的“烟”字,第九行的“滑”、“远”、“鬼”等等,非常醒目。吴说将一切错综之,变化之,显示了书艺的精深。极细笔触的运用,正是出于这位游丝书专家的“拿手戱”,而和一些较粗笔触的字,有大小、粗细之变化之妙。再者“丝”或下面作四点,或连绵状,“断”字两种面目,“不”字各不相同,“非”字面目各异等等,都表示了多样式的美。

吴说此幅法书不是雄放一路的壮美,而是一种优雅、圆美、端润的风神的显露;他不是将军式地横枪跃马,而颇像冠佩雍容的秀整君子在花前、月下踱着方步,咏吟诗篇一般。

你看在那疏朗的布白中的一个个妍美的字,不正像风流倜傥的君子么?

为您推荐

法训造像记(书法)

法训造像记(书法):【简介】: 全称《比丘法训造像》。北齐天保二年(551)四月刻。九行,行四至六字不等。在河南巩县石窟寺。《中国书法大辞典》着录。 。【赏析】: 《法训造像记》结体顺其自然、随乎情性,用笔中含而多出锋,一..

咏水仙花诗帖(书法)

咏水仙花诗帖(书法):【简介】: 宋·陈与义书。纸本。行书。书诗一首。凡六行,每行字数不一,共六十二字。33.1×29.3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墨缘滙观》、《石渠宝笈三编》着录。刊于台湾《故宫历代法书全集》(十二),载入..

掠水燕翎诗纨扇(书法)

掠水燕翎诗纨扇(书法):【简介】: 宋·徽宗赵佶书。绢本。草书。七言诗两句。28.4×28.4cm。 。【赏析】: 北宋徽宗皇帝赵佶,是一个富于创造性的书法家,自称其书爲“瘦金体”。 这件纨扇草书,从“瘦”这个特点讲,并不像赵佶..

元鸷墓誌(书法)

敦煌说苑反质篇(书法)

敦煌说苑反质篇(书法):【简介】: 根据当时的避讳之字,初步断爲唐代贞观年间书。黄麻纸质。全卷长382×28.4cm。存百八十五行,行十九、二十四字不等。每行24.7×2cm。淸代光緖二十五年在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出土后,几经辗转,解..

臧怀恪碑(书法)

臧怀恪碑(书法):【简介】: 全称《唐故右武衞将军赠工部尙书上柱国上蔡县开国侯臧公神道碑铭并序》。唐广德元年(763)立。颜眞卿撰并书,李秀岩题额。正书。二十八行,行五十八至六十四字不等。467×124cm。原在陕西三原。现..

张敬造石柱颂(书法)

张敬造石柱颂(书法):【简介】: 东魏元象元年(538)六月刻。正书。二十一行,行七字。有方界格。上题名八人。曾归王緖祖。有翻刻本。《中国书法大辞典》着录。 。【赏析】: 苏轼之书有“纯棉裹铁”之誉。之所以能爲“纯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