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怀恪碑(书法)

臧怀恪碑(书法):

【简介】:

全称《唐故右武衞将军赠工部尙书上柱国上蔡县开国侯臧公神道碑铭并序》。

唐广德元年(763)立。颜眞卿撰并书,李秀岩题额。

正书。二十八行,行五十八至六十四字不等。467×124cm。原在陕西三原。

现藏陕西西安碑林,明搨本“并书”之“书”字完好,较乾、嘉时搨本多数十字。淸王昶《金石萃编》着录。

陕西人民出版社影印近代搨本行世。

。【集评】:

明王世贞《弇州山人稿》谓:“书法伟劲,不减《家庙》、《茅山》,而石完不泐,尤可喜也。

”赵崡《石墨镌华》谓:“鲁公此书伟劲,而骨稍瘦于《家庙》诸碑。皆可重也。

”淸郭尙先《芳坚馆题跋》:“颜鲁公此碑最爲开张。然不易摹习,恐结体疏缓也。

柳谏议学颜却是由此入手。”淸孙承泽《庚子消夏记》:“《臧将军碑》视鲁公他书差劲峭,且石又完好,锋頴都具,墨宝也。”。【赏析】:

这幅颜字,并未引起我们欣赏的激动,爲什么?这是颜字被广泛认同广泛摹仿造成的悲剧。

本来,能够克服一切偏见的艺术作品,无疑是好的作品。但书法存在着一个临摹的问题,师法颜字者甚伙,于是造成了颜体的泛滥,内中精到可以逼眞者,可以超越者,颇不乏人。

于是颜字本身的美感就窒息在这种颂扬、崇拜的温水之中了。

有时就像卓别林的模仿者击败眞的卓别林掌故说的那样,不仅眞假难辨,并且弄到黄钟毁弃,瓦釜雷鸣的地步。在文化史上这类反客爲主的例子比比皆是。

回过头来看,颜字爲什么能超越各个时代爲各种文化层次的人所欣赏,所摹仿呢?从《臧怀恪神道碑》等几幅作品中,我以爲可以看到如下几个原因:

首先是颜字的风格是有弹性的,并不拘泥于固定的程式、譬如,在这裏,他就毅然抛弃了肥腴厚重的旧辙,以新的“伟劲”新面目出现,又不失颜体神髓。这种弹性比僵硬的框架肯定能更多地容纳;其次,颜字凝重兼淸雄的风格使它在衆多应用场台都能保持和谐,(例如榜书)比其他字体较爲优胜。另外,颜鲁公字外的声望品格,也爲接受心理铺平了道路。

总之,颜字达到雅俗共赏的境界,有其丰富的美学内涵。在雅俗文化各擅胜场,争持不下的今天,揭开颜字的奥秘是有价値的。

为您推荐

掠水燕翎诗纨扇(书法)

掠水燕翎诗纨扇(书法):【简介】: 宋·徽宗赵佶书。绢本。草书。七言诗两句。28.4×28.4cm。 。【赏析】: 北宋徽宗皇帝赵佶,是一个富于创造性的书法家,自称其书爲“瘦金体”。 这件纨扇草书,从“瘦”这个特点讲,并不像赵佶..

元鸷墓誌(书法)

元鸷墓誌(书法):【简介】: 全称《魏故假黄钺侍中尙书令司徒公都督定冀瀛沧四州诸军事骠骑大将军冀州刺史华山王墓誌铭》。东魏兴和三年(541)十月刻。正书。三十五行,行三十六字。77.5×775cm。河北磁县出土。归沈阳博物..

敦煌说苑反质篇(书法)

敦煌说苑反质篇(书法):【简介】: 根据当时的避讳之字,初步断爲唐代贞观年间书。黄麻纸质。全卷长382×28.4cm。存百八十五行,行十九、二十四字不等。每行24.7×2cm。淸代光緖二十五年在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出土后,几经辗转,解..

张敬造石柱颂(书法)

李仲璇修孔子庙碑(书法)

李仲璇修孔子庙碑(书法):【简介】: 东魏兴和三年(541)十二月刻。正书。碑阳二十五行,行五十一字。碑阴三列,首列在额后,七行;第二列二十五行;第三列二十九行。248×99cm。侧一行书人题名:“任城王长孺书碑”。额篆文:“鲁孔子..

祭侄文稿(书法)

祭侄文稿(书法):【简介】: 唐颜眞卿乾元元年(758)书。墨迹本。麻纸本。行草。28.16×72.32cm。二十五行,三百三十四字。钤有“赵子昂氏”、“大雅”、“鲜于”(圆)、“枢”、“鲜于枢伯几父”、“鲜于”(连珠)等印。曾经..

元墓誌(书法)

元墓誌(书法):【简介】: 全称《魏故征北将军相州刺史元君之墓誌铭》。北魏武泰元年(528)七月刻。正书。二十一行,行二十一字。53×50cm。一九二九年洛阳安驾沟出土。曾归固始许氏。赵万里辑入《汉魏南北朝墓誌集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