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仲璇修孔子庙碑(书法)

李仲璇修孔子庙碑(书法):

【简介】:

东魏兴和三年(541)十二月刻。

正书。碑阳二十五行,行五十一字。

碑阴三列,首列在额后,七行;第二列二十五行;第三列二十九行。

248×99cm。侧一行书人题名:“任城王长孺书碑”。额篆文:“鲁孔子庙之碑”二行六字。碑在山东曲阜同文门西侧。

。【集评】:

宋欧阳修《集古录》:“笔画不甚佳,然亦不俗。”明赵崡《石墨镌华》:“碑正书,时作篆笔,间以分隷,形容奇怪。”淸杨守敬《学书迩言》:“《李仲璇》间杂篆体而精劲绝伦。”又《平碑记》:“魏碑固多隷体,此更纯以篆隷之字掺杂其间,尤多别体……且其笔法亦不甚佳,非眞得篆隷之髓者,……。”又云:“此碑绝佳。”康有爲《广艺舟双楫》:“亢夷则有若《李仲璇》。”又:“《始兴王碑》爲峻美严整之宗,《李仲璇》辅之。”又:“《李仲璇》如乌衣子弟,神采超俊。”又:“超爽莫如王长儒。”列爲“逸品上”。。

【赏析】:

此碑书体于正书中极富隷意,且兼杂篆笔,又异体字极多,所以看起来很有古意,但又不免有点怪异的感觉,特别是其中的隷笔和篆笔夹杂在正书中,总觉得有点生硬杂凑,并不可取。

但从主要方面来看,其正书外形柔美,而内含劲峭,笔势飞动,变化多姿,是写得极好的。

前人对此碑的评价并不很高,如宋人欧阳修《集古录》谓“笔画不甚佳,然亦不俗”。明人赵崡《石墨镌华》则说:“碑正书,时作篆笔,间以分隷,形容奇怪。”但淸人赵之谦的正书却取法于此碑甚多。

碑帖的审美允许不同主体的不同判断,这些判断是不会影响其本身的艺术价値的。善学者能取其长而捨其短,正不必其尽善尽美也。

为您推荐

敦煌说苑反质篇(书法)

敦煌说苑反质篇(书法):【简介】: 根据当时的避讳之字,初步断爲唐代贞观年间书。黄麻纸质。全卷长382×28.4cm。存百八十五行,行十九、二十四字不等。每行24.7×2cm。淸代光緖二十五年在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出土后,几经辗转,解..

元墓誌(书法)

元墓誌(书法):【简介】: 全称《魏故征北将军相州刺史元君之墓誌铭》。北魏武泰元年(528)七月刻。正书。二十一行,行二十一字。53×50cm。一九二九年洛阳安驾沟出土。曾归固始许氏。赵万里辑入《汉魏南北朝墓誌集释》。..

元贤墓誌(书法)

元贤墓誌(书法):【简介】: 原题《大齐故使持节都督杨怀頴徐兖五州刺史骠骑大将军太府卿山鹿县开国伯洛州县开国子安次县都鄕男元使君墓誌》。北齐天保二年(551)十一月刻。正书。三十四行,行三十四字。87.4×76cm。河南安..

元周安墓誌(书法)

隽修罗碑(书法)

隽修罗碑(书法):【简介】: 全称《大齐鄕老举孝义隽修罗之碑》。亦称《鄕老举孝义隽敬碑》。北齐皇建元年(560)十二月立。淸陆增祥《八琼室金石补正》载:“连额高三尺六寸,广一尺七寸。”正书。十七行,行二十一字、二十二字..

陆绍墓誌(书法)

陆绍墓誌(书法):【简介】: 全称《司空城局参军陆绍墓誌》。北魏建义元年(528)七月刻。正书。二十一行,行二十一字。52.3×55cm。淸光緖年间河南洛阳马沟出土。曾归开封关葆谦、吴县古物保护所。抗日战争时石毁。赵万里辑..

马王堆帛书老子乙本(书法)

马王堆帛书老子乙本(书法):【简介】: 一九七三年在长沙马王堆三号墓出土。《老子》乙本和卷前的四篇古佚书合抄在一幅宽帛上,出土时已沿摺痕断成三十二片。帛书原高48cm,朱丝栏,墨书,共三百五十二行,一万六千多字。上篇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