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魏官印(书法)

曹魏官印(书法):

曹魏时代的官印承袭汉制。其製作特点,除铸印外,多爲凿印。印钮有龟、驼、鼻等形制,在印体与文字的规整与浑穆上,略逊于汉代。当时由于封赠给兄弟民族官印较多,时间紧迫,故多以凿刻爲之。因此形成以用刀爲主的凿印风格。“武猛校尉”,据记载此官始于汉末,到三国时仍然沿用。此印据《文物》一九八〇年第十二期《洛阳博物馆馆藏官印考》称:该印在洛阳附近出土,银质,从造型和印文书体来看,该印的时代应定在三国时期。三国时魏、吴都有“武猛校尉”的官称,从出土地域来看,应是魏国的官印爲妥。

此印四字,印文排列方正整齐,线条匀称,用刀用笔挺劲有力。虽雄强浑穆不及汉印,但猛利而不失粗率,雄劲而仍具含蓄,尤其是年深日久、略有腐蚀,更显得浑朴有味。“部曲督印”,“部曲”爲东汉末年始置的武将官名称。因东汉末至三国时期,群雄割据,战争频繁,西汉以来的徵兵制已遭破坏,募兵制推行,州郡将领、地方豪族纷纷徵集流亡,招募兵员,成爲私属部曲,拥兵自重。由于所拥有部曲人数的增多,便置将分别统领,统领部曲的将官称爲部曲将,在部曲将之上又设有部曲督,总领各部曲将。

此印四字,文字排布类似汉官印,字距保持一定的距离,笔画与笔画之间距也与之略同。因此全印显得稳重、大方。四字中某些结构中保留一定距离的空白,如“督”、“印”等字上部,并与“部曲”二字中略大之间距相呼应,这更使全印在浑穆中有灵动之意。

“魏率善氐仟长”,印文中“巍”通“魏”。《说文解字》:“今人省山从爲魏国之魏。”“率善”的名称始于西汉,有率所属部落归顺友善之意。魏晋时封赠兄弟民族首领的印章更爲常见。“氐”爲我国古代民族名。《文物》一九八〇年第十二期《介绍一批陕西扶风出土的汉魏铜印等文物》一文中说明此铜印出土地是在张吴村曹魏时遗址,是夏侯渊徙置氐族降衆所在地之一。

此印六字,分上下两排竪三行平均排列,不论字笔画多少,其笔线粗细均略等,体现出製作时的工整与认眞态度。线条表现出刚劲精神与力度的沉着和运动感。

虎牙将军章,《三国志·魏志·公孙瓒传》:“瓒自知必败,尽杀其妻子,乃自杀。鲜于辅将期衆……辅亦率其衆从文帝,践阼拜辅虎牙将军。”

“虎牙将军章”五字印,承袭新莽五字官印格局,“章”字拉长独佔末行,其他四字以上下左右四等分布之,布局显得平稳严整。在刀法上有其特点,刀锋显露,转折处时有过头之笔,但过而不滑,这更显示出刀笔之力猛劲,有扛鼎之势。加之笔画中常有粗细轻重之变化,虽章法平稳,但全印观之,仍不觉呆板,加之年深日久,某些部分略有腐蚀斑駮,则更显得劲利、古穆而生动。

为您推荐

秦代印陶(书法)

秦代印陶(书法):秦代印陶主要指秦统一六国后这一段时间(公元前221—207),此期的印陶主要分爲三大类,首先是陶量上的诏版铭文,以山东出士最多。诏版铭文,多爲一印四字,四字一词,连续钤拓,组词成文,书体规範。第二类主要指建筑砖..

汉代印陶(书法)

汉代印陶(书法):汉承秦制,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製陶工艺也空前提高。此期印陶主要见于砖瓦和民用器皿上,以记官署、姓名、吉语爲主: “宫己”白文,筒瓦,1.4×2cm,汉建章宫遗址採集。“宫”即“宫水”,“己”爲陶工名,此..

宋代叠篆官印(书法)

宋代叠篆官印(书法):宋代官印的总体格式与唐代并无太大差异。九叠篆的趣味笼罩遍至,巨印仍然触目皆是。钤于官防文告上的赫然醒目的大红印章,显示出森严威猛的官府气派。而比印文粗至三、四倍的宽边红框,更使这种气派有变..

赠春渠先生诗轴(书法)

宋搨《岳麓寺碑》跋(书法)

宋搨《岳麓寺碑》跋(书法):【简介】: 近代·丁传靖书。纸本。行楷书。凡二十七行。刊于《民国时期书法》(上)。【赏析】: “佳在无意求工,而字裏行间无非书卷气也。”这是丁传靖在书法上的追求。丁传靖的这幅行书题跋,正是..

秦私印(书法)

秦私印(书法):秦代的私印,亦多爲凿印。其形状有方、长方、圆、椭圆的区别。印面加有边栏界格。无论何种形状,印文都能随遇而安,处理得极爲和谐统一,显示出高超的应变技巧。 从印文风格分析,大致有两种类型:一种爲自然率意型,..

归郑杂诗轴(书法)

归郑杂诗轴(书法):【简介】: 近代·谢凤荪书。纸本。行书。自作五言诗一首。凡三行,每行字数不一,共五十四字。刊于《民国时期书法》(下)。【赏析】: 淸代大量碑版的出土,阮元、包世臣、康有爲等人对碑学的提倡,强烈地动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