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叠篆官印(书法)

宋代叠篆官印(书法):

宋代官印的总体格式与唐代并无太大差异。九叠篆的趣味笼罩遍至,巨印仍然触目皆是。钤于官防文告上的赫然醒目的大红印章,显示出森严威猛的官府气派。而比印文粗至三、四倍的宽边红框,更使这种气派有变本加厉的趋向—边框的逐步加粗加大,简直成了官印类型走向成熟的标誌。

象徵官府威严的当然还不止是宽边。九叠篆本身就是一种文化标记。叠而用九,有指爲约数,旨在形容折叠之多的形象,故而取九爲数之终的含义。但也有指“乾元用九”,以形容皇权至高无上之意。作爲一种伦理纲常的寓示,它反映出明显的封建社会的文化心态。

隋唐以后官印因大而用笔画折叠盘回塡补空白的风气,在宋代有了很好的承传。金代的文化趣味稍弱于宋,对可以折叠盘回的篆文自然比严格的小篆更易于接受,故尔金代官私印用九叠篆已成定格,元人更将之沿用于蒙文入印;于是,九叠篆从正规的篆书移向异域的蒙文:旣然蒙文可以这样折叠,其它如西夏、维、藏文应该也可以做,于是,九叠文几乎成了对篆书的一种修正与改良—从原有的屈从于印面巨大与塡补空白的权宜之计;蜕变成爲对不谙汉篆的矫饰。九叠篆的从唐宋起步至金元的风靡,其间包含了许多地域的、文化的、民族传统的种种差异与规定。

宋金叠篆官印多作朱文。朱文淸晰,又便于取信认识,随之而来的在朱文印中讲求线条丰润圆通,也成爲九叠篆官印的一大审美追求—尽管它本身并无艺术欣赏的目标,但旣有专人製作又印面硕大,在印面形式中揉入某种下意识的追求,应该是顺理成章的。“驰防指挥使记”“宜州管下羁縻都黎县印”等着名的宋代官印中,对线条都有着非常严格的规定。毫无疑问,以宋代官印的叠篆格式看,它虽有折叠之意,但却还未达到完全排叠均满不留空隙的地步,而九叠之名自然也还不贴切,只有到了金代官印之时,文字的不顾一切曲折叠匀才显出成熟格局。相比之下,宋代官印的线条却更有独立性格。与汉印朱文等等也更有一脉相通的内在关联。

为您推荐

秦代印陶(书法)

秦代印陶(书法):秦代印陶主要指秦统一六国后这一段时间(公元前221—207),此期的印陶主要分爲三大类,首先是陶量上的诏版铭文,以山东出士最多。诏版铭文,多爲一印四字,四字一词,连续钤拓,组词成文,书体规範。第二类主要指建筑砖..

汉代印陶(书法)

汉代印陶(书法):汉承秦制,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製陶工艺也空前提高。此期印陶主要见于砖瓦和民用器皿上,以记官署、姓名、吉语爲主: “宫己”白文,筒瓦,1.4×2cm,汉建章宫遗址採集。“宫”即“宫水”,“己”爲陶工名,此..

赠春渠先生诗轴(书法)

赠春渠先生诗轴(书法):【简介】: 近代·瞿宣頴书。纸本。行书。凡五行,共一百二十八字,刊于《当代名人书林》。【赏析】: 自阮元南北书派之论后,淸末康有爲大力推崇北碑,北碑雄强大度,肆意开张,其实南帖未必全是娟秀之作,学书者..

宋搨《岳麓寺碑》跋(书法)

秦私印(书法)

秦私印(书法):秦代的私印,亦多爲凿印。其形状有方、长方、圆、椭圆的区别。印面加有边栏界格。无论何种形状,印文都能随遇而安,处理得极爲和谐统一,显示出高超的应变技巧。 从印文风格分析,大致有两种类型:一种爲自然率意型,..

归郑杂诗轴(书法)

归郑杂诗轴(书法):【简介】: 近代·谢凤荪书。纸本。行书。自作五言诗一首。凡三行,每行字数不一,共五十四字。刊于《民国时期书法》(下)。【赏析】: 淸代大量碑版的出土,阮元、包世臣、康有爲等人对碑学的提倡,强烈地动摇了..

题画七言诗轴(书法)

题画七言诗轴(书法):【简介】: 近代·宝熙书于一九三〇年。纸本。行书。凡三行,共六十八字。刊于《近代名人书林》、《民国时期书法》(下)。【赏析】: 宝熙生于淸代后期,严格的科举和八股文的束缚不能不对于书迹产生影响,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