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友予先生甲骨文轴(书法)

赠友予先生甲骨文轴(书法):

【简介】:

现代·董作宾书于一九四四年。纸本。篆书。凡十一行,共九十三字。刊于《民国时期书法》(下)。

【赏析】:

罗振玉是最早书写甲骨文的人,他以金文之笔入卜文,板滞有余,韵致不足。董作宾所书甲骨文,笔致圆润秀丽,端庄静雅,由于他本人对甲骨学涉猎与研究较广深,故能得其甲骨之神韵、趣味,这件作品中所书甲骨文轴,是摹写卜辞原文,章法根据甲骨而布置,有高低疏密,字略有参差错落,行气贯通,相映成趣。结体一般都偏长一点,用笔仿契刻之意,多起落笔都是尖的,中段略粗,故其字体婉曲舒徐,顾盼自若,有一种挺劲端凝秀雅之气溢于纸上。(刘江)

董作宾的这幅甲骨文书法作品字形取法武丁时期甲骨文书体。由于甲骨文是用尖利的工具契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若以柔软的毛笔来表现锋利坚劲的契刻效果,是很不容易的。这幅书作向观者展示出作者深沉的笔下功夫和对形式美的追求。他并不硬摹契刻刀迹的细瘦尖硬,而是发挥笔墨的自然效能,写得淸润朗健,骨肉停匀,神完气足。字的结构整肃峻峭,形态变化自然。最有特点的是作品的章法,首先,前两行的疏朗独立与后八行的茂密成阵相映成趣。其次利用行字的多少变化,在通篇布局上表现出作者明显的构图意识—前两行以第二行爲主形成顶天立地的长条形,再以后八行构成梯形,佔据中下及左下角部分。最后,以两行行书款字布于左上角,与正文部分相呼应,并破中上及左侧的空白,右下侧的条形空白,则以右下角白文印章破之。整幅作品虚实对比十分强烈,但感觉平衡统一,有肃穆之美。

为您推荐

董作宾(书法)

董作宾(书法):【小传】: 生卒年不详。号彦堂。是研究甲骨学专家“四堂”之一。(四堂即雪堂罗振玉,观堂王国维,彦堂董作宾,鼎堂郭沫若。)他是一位经常参加野外发掘工作的考古学家,专着有《新获卜辞写本》、《小屯殷虚文字甲..

向异灵区诗轴(书法)

向异灵区诗轴(书法):【简介】: 近代·邵祖平书。纸本。行书。录旧作诗三首。凡六行,共八十三字。刊于《民国时期书法》(上)。【赏析】: 此幅行书作品字数茂多,共分六行,组成一个灰色的调子。作品中空白处很用心思。通篇字舒..

战国印陶(书法)

战国印陶(书法):印陶即指钤压在陶器上的印章。它分有:工匠姓名,官署,地名作坊,吉语祷词等内容,远在仰韶和龙山文化时期,彩陶鉢上就开始使用了刻划符号,商周时出现了印陶,春秋战国时期则蔚然成风。秦雍城,栎阳鲁邾国故城,以及豫、..

录宴淸都词轴(书法)

赠春渠仁兄诗轴(书法)

赠春渠仁兄诗轴(书法):【简介】: 近代·刘未林书于一九三〇年。纸本。行书。三行,共六十八字。刊于《当代名人书林》。【赏析】: 淸人刘墉以尖锋硬毫作行楷书,自成一家,这件书作旣仿刘墉,亦能于点画的粗秾处藏针裹铁,表现出垂..

放鹤亭诗轴(书法)

放鹤亭诗轴(书法):【简介】: 近代·郑闳达书于己巳年(1929)。纸本。行书。赠春渠先生诗一首。凡六行,每行字数不一。刊于《当代名人书林》。 【赏析】: 明王世贞评颜眞卿书曰:“风稜秀出,精彩注射,劲节直气,隐隐笔画间。”欣..

论书札(书法)

论书札(书法):【简介】: 现代·李灏书。纸本。行书。语一则。凡六行,共四十三字。北京八方斋主藏。【赏析】: 此帖得意于谢无量,得形于阁帖款字。点画精美,意态萧散。有“细碎玲珑,金花遍地”之境界。 李灏力倡北碑,尊崇康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