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协调

    语言协调 :

语言会因为时间、空间的转移发生变异,产生各种各样的差异,为了有效地沟通,不同空间的语言主体会主动地对语言差异进行协调工作。按照可能性、迫切性等原则,语言协调应该分步骤、分层次展开,区分可以协调和不可协调、迫切协调和迟缓协调等现象。语言协调涉及跨区域、跨国的语言管理机构,需要各方协力共同完成,体现了尊重语言差异性和语言主体性的较为开放的语言观。

为您推荐

双语教育

双语教育 : 其中的一种语言常常是,但并不一定是学生的第一种语言。双语教育并非通过语言课程来实现语言教育的目标,而是通过学校教育中其他的科目(例如地理课、数学课、历史课等)来达到帮助学习者掌握两..

《海外华文教育》

《海外华文教育》 : 《海外华文教育》封面季刊。2000年正式创刊,主要栏目有《专题研究》《汉语及汉语教学》《课程改革》《师资纵横》等。旨在进一步加强同海内外华文教育工作者和广大读者的交流与合..

讲华语运动

讲华语运动 : 1966年新加坡实施双语教育政策,新加坡学生需要学习英语和民族母语两种语文。1979年新加坡教育部发表的《吴庆瑞报告书》指出,广泛运用方言成为学习华语的障碍。新加坡政府着手调整双语政..

华语

印度-伊朗语族

印度-伊朗语族 : 语族的形成与原始印欧人的大迁徙有直接关系。原始印欧人从欧亚之间的某个地区向东西两个方向迁徙,向东的一支在伊朗、阿富汗一带停留,以后又分两支,一支留在原地,一支继续向东南方向迁徙..

领域语言

领域语言 : “社会活动”包括“生产”与“生活”两大类,“生产”指为社会提供产品或服务,“生活”指人们为了生存和发展而进行的除“生产”以外的各种活动。有些领域对该领域的从业者而言是生产领域,对..

《国语运动史纲》

《国语运动史纲》 : 《国语运动史纲》封面作者黎锦熙,1934年商务印书馆出版。黎锦熙是国语运动的中坚分子,辛亥革命以后即积极参与国语运动的多项活动。20世纪30年代初,为适应教学需要,并为整理国语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