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简

    错简 :

有纸以前,文书大都是写在竹简上按次序编联成卷的,后来由于编联的线绳断绝等原因,竹简顺序错乱,根据错乱的竹简整理出的文本往往会语句残断而致不连贯或不搭配。例如《论语·述而》:“互乡难与言,童子见,门人惑。子曰:‘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唯何甚?人洁己以进,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南宋朱熹《论语集注》:“疑此章有错简。‘人洁’至‘往也’十四字,当在‘与其进也’之前。洁,修治也;与,许也;往,前日也。言人洁己而来,但许其能自洁耳,固不能保其前日所为之善恶也。但许其进而来见耳,非不许其既退而为不善也。盖不追其既往,不逆其将来。”又如《战国策·楚策四》:“不知夫公子王孙,左挟弹,右摄丸,将加己乎十仞之上,以其类为招。昼游乎茂树,夕调乎酸醎。倏忽之间,坠於公子之手。”先说“调乎酸醎”,再说“坠於公子之手”,次序失当。近人金正炜的《战国策补释》认为这里有错简,“倏忽之间,坠於公子之手”当移到“昼游乎茂树”之前,这样文意才能畅通。

为您推荐

法庭语言学

法庭语言学 : 国际法庭语言学家协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Forensic Linguists,简称IAFL)所列出的对法庭语言学的广义理解,涵盖语言与法律相关的所有领域:①语言与法律:立法、法律文件的可理解性、..

输出假说

输出假说 : 这一假说由加拿大学者M.斯韦恩于1985年提出,并逐步加以充实。此假说认为,要实现二语习得,学习者不但需要可理解性输入,而且需要可理解性输出。可理解性输出指学习者在交际语境中产出的他人可..

语言习得机制

语言习得机制 : 这种机制在大脑中独立存在,与生俱来,不同于大脑其他功能。 美国语言学家A.N.乔姆斯基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了语言习得机制的概念,用于解释为什么儿童能够在非常短的时间里仅仅通过有限的语..

输入频率假说

小名

小名 : 如“乌”在《说文》中解释为“孝鸟也”,说明它在上古是可以独立成词的,是指全身乌黑、能反哺的一种鸟,今称为“乌鸦”。“乌”相对于鸟,就是小名。中国先秦文献中还把“乌”称为“鸟乌”,这就是清..

法庭口译

法庭口译 : 法庭口译主要分为视译、言后接续口译和同声传译三种。视译指对法庭出示的书面材料进行阅读,同时将所阅读的书面材料进行两种语言互译。言后接续口译是口译中最为常见的方式,即法官、证人及..

连语

连语 : 清代王念孙《读书杂志·汉书第十六》中有《连语》一篇,举出23个例词加以考释,认为“凡连语之字,皆上下同义,不可分训”。意思是相连的两个字(词)意义相同(近),不能分别解释为不同的意义。如“囹圄”,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