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古代汉语五类声母的总称,即唇音、舌音、齿音、牙音、喉音。最早见于《守温韵学残卷》、《玉篇》所附《五音声论》及《广韵》所附《辨字五音法》,均与等韵图的分类不完全相合。后代又细分为七音、九音等,习惯上仍可称为五音。现代学者指出古人主要以声母的发音部位、兼以发音的阻塞方式(塞音或塞擦者、擦音等)来区分各音。②也叫“五声”。即“宫商角徵羽①”。
五音(语言)
五音(语言):
①古代汉语五类声母的总称,即唇音、舌音、齿音、牙音、喉音。最早见于《守温韵学残卷》、《玉篇》所附《五音声论》及《广韵》所附《辨字五音法》,均与等韵图的分类不完全相合。后代又细分为七音、九音等,习惯上仍可称为五音。现代学者指出古人主要以声母的发音部位、兼以发音的阻塞方式(塞音或塞擦者、擦音等)来区分各音。②也叫“五声”。即“宫商角徵羽①”。
[四书]五音:中国古代五声阶中的五个音级。 亦叫五声。《周礼·春官·大师》:“皆文之以五声,宫、商、角、徵、羽。”五音中各相邻两音间之声程,除角与徵,羽与宫(高八度的宫)之间为小三度外,其余均为大二度。 《孟子·离娄..
五音戏:又名“五人戏”,俗称“秧歌腔”。地方戏曲的一种。流行于山东济南、章丘、淄博一带。由民间秧歌、花鼓发展而成。因早期每个班社只有演员五人,故称“五人戏”。1934年上海百代公司为着名演员邓洪山录制唱片时,因山..
照二组(语言):相当于“庄组”。因庄组在韵图中只列在二等,故名。清代邹汉勋《五均论》有《论照穿床审当析为照穿神审甾初床所》的论题。后来陈澧《切韵考》把三十六字母中照、穿、床、审四母分成庄类(照二)、初类(穿二)..
汉语音韵学(语言):①也叫“音韵学”、“声韵学”。研究清代以前(包括清代)的汉语语音的科学。研究内容包括:(1)音韵理论。(2)语音史(包括历代共时音系和语音演变)。(3)音韵学史。(4)音韵学术语。研究方法和理论,主要受历..
读(语言):①古汉语术语。句中的短暂停顿。如宋代毛晃《增韵》:“语未绝而点分之,以便诵咏,谓之读。”参见“句读”。②马建忠《马氏文通》所用术语。指“凡有起、语两辞而辞未全者。”相当现在所说的子句。但实际上该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