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鼓文(语言)

石鼓文(语言):

中国现存最早的石刻文字。字刻在十件鼓形石头上,每石四面环刻四言诗一首。原应有六百余字,现今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馆的石鼓上仅存三百余字,其他字均已残失。据最早的宋拓本予以拼复,亦仅得五百零一个字。石鼓于唐代在陕西凤翔县境内发现。经近人的考证,为秦国之物。至于属襄公(前770年)还是灵公(前422年),则仍有争议。石鼓文主要内容是歌颂田原之美和田猎之盛,故又名“猎碣”;由于文中提到秦地汧水,故又名“汧阳石刻”。石鼓文字体端严繁复、形同籀文,当为小篆的前身。文体的格调、韵律与《诗经·小雅》的《车攻》、《吉日》等篇相近。

为您推荐

石鼓文中国

石鼓文中国: 现存最古老的石刻文字。唐初发现于天兴县南二十里许,(今陕西宝鸡市)共十块。其中一块已被土人凿为石臼。每石各刻一首四言诗,颂扬国君渔猎盛事,故又称“猎确”。所刻字体近据文。许慎《说文·序》:“()宣王太史箍..

《吴昌硕石鼓文墨迹》

《吴昌硕石鼓文墨迹》:吴昌硕着。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年5月版。43页。“石鼓文”亦称“猎碣”,记述秦国君游猎之事,在10个鼓形石上,用籀文分刻10首为一组的四言韵文,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石刻文字,其书法为历代书家所重视。本册..

马王堆帛书(语言)

马王堆帛书(语言):1973年在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中发现的帛书。帛书分整幅(约四十八厘米)和半幅(约二十四厘米)两种。半幅的卷在作轴的木板上,整幅的折叠成长方形藏在一个漆奁里。帛书经拼缀复原,共二十八件,约十二万字,均为..

石鼓文(语言)

中山王鼎(语言)

中山王鼎(语言):中山国第五代国君所作鼎。鼎铭四百六十九字,是现存最长的战国铭文。在赞扬相邦“赒”的功绩和告诫嗣王吸取燕王哙让位给相国“子之”以致国亡身死的教训时,涉及不少史籍缺载的事实。文辞美丽,句式整齐,且有..

转注形义说(语言)

转注形义说(语言):转注的解说之一。以南唐徐锴和清代江声为代表的“主形派”认为,《说文》把汉字分为五百四十部,这就是“建类”,每部之首即“一首”,同一部首的字都是转注字。由于许慎对汉字部首的分合不很科学,同部首字也..

瓦当文(语言)

瓦当文(语言):秦汉瓦当上的文字。瓦当俗称瓦头。古代屋顶筒状瓦的档头呈圆形或半圆形,瓦当文在“圆”的范围内促长行短、互为辟就。文字多为篆书。字数多少不等,少者一字,多者十二字。瓦当文在秦时出现,汉代达到鼎盛,内容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