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疏(语言)

注疏(语言):

一种随文释义的注解体式。最初叫“传、说、解、诂、训”,后又称“笺、注、释、诠、述、学、订、校、考、证、微、隐、疑、义、疏、音义、章句”等。这些名称,有的名异实同,有的意义微殊,有的互相结合成新的名称。如宋人把古人关于经书的注本、疏本汇编在一起,称为《十三经注疏》。注疏有不同的分类,从注疏的对象出发,可分为注与疏,注只释经,疏兼释注,而且只阐明本注,不另发新义。

为您推荐

十三经注疏➀

十三经注疏:儒家十三部经书注疏的汇刻本。宋人编辑。416卷。《周易》用三国魏王弼、晋韩康伯注,唐孔颖达等疏,称《周易正义》10卷。《尚书》用伪孔安国传,唐孔颖达等疏,称《尚书正义》20卷。《毛诗》用汉毛公传,郑玄笺,唐孔..

《周礼注疏》

《周礼注疏》:儒家经典注疏。四十二卷。东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宋人合刻附唐陆德明音义。玄有《周易注》注已着录。公彦洺州永年(今属河北省)人,永徽中官至太学博士。事迹具《旧唐书·儒学传》。《周礼》又名《周官》叙六..

春秋经传注疏引书引得➀

春秋经传注疏引书引得:经学研究工具书。*洪业、聂崇岐等编,哈佛燕京学社引得编纂处1937年版。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影印。为《春秋公羊传》何休《解诂》徐彦《疏》、《春秋穀梁传》范宁《集解》杨士勋《疏》、《春秋左..

《仪礼注疏》

《尔雅注疏》

《尔雅注疏》:诗文注。相传为周公所作,孔子及其弟子增益。晋郭璞注,宋邢昺疏。十一卷。璞(276-324)有《山海经》已着录。昌有《孝经正义》已着录。《尔雅》为中国最早以释义为主专门用以解释经传文字的着作。汉代立有《尔..

《十三经注疏》_

《十三经注疏》:四百一十六卷。自南宋以后开始合刻,明嘉靖、万历年间曾刊行,清乾隆初有武英殿本,其后阮元据宋本重刊,并撰《十三经注疏校勘记》。“十三经”各注释版本中,以清代学者阮元主持校刻的《十三经注疏》最为完善,是..

《水经注疏》

《水经注疏》:后魏·郦道元注。杨守敬等疏,段熙仲点校,陈桥驿复校。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年6月版。210.5万字。3册。以1957年北京科学出版社影印本为底本,以1971年台北中华书局版《杨熊合撰水经注疏》为参校、订正、补充本,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