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古三等韵分A、B、C三类说(语言)

中古三等韵分A、B、C三类说(语言):

周法高对《切韵》三等韵的一种分类。周氏认为《切韵》三等韵应分为A、B、C三类,各类所属韵如下表:

此表所列诸韵均举平以赅上去入声。而且C类实又分为C1、C2两个次类。各类韵的区别是:A类具有喉舌齿牙唇音声母,在后代唇音不变轻唇,在《切韵》音中,外转诸摄元音为[],内转诸摄元音为[i],在上古音中介音为[ji]或[i]。B类具有喉牙唇音声母,在后代唇音不变轻唇,在《切韵》音中,外转诸摄元音为[a],内转诸摄元音为[e],在上古音中介音为[i]。C1类具有喉牙唇音声母,C2类具有喉舌齿牙唇音声母,C1、C2类在后代唇音变轻唇,在《切韵》音中,外转诸摄元音为[a],内转诸摄元音为[],在上古音中介音为[j]。唯果假摄的三等韵略有例外。周氏的这种分类法在国外的汉语音韵学界(如日本)得到普遍的承认,国外学界对《切韵》三等韵的分类和指称基本上采用此说。

为您推荐

《中古文学史论集》

《中古文学史论集》:王瑶着。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6年9月版。15万字。收入10篇论文,讨论有关魏晋六朝文学的一些重要问题,诸如文人与药、与酒、与隐逸的关系,山水诗的发生与发展,隶事、声律对诗歌的影响等。本书系作者在..

《中古文学论稿》

《中古文学论稿》:陈庆元着。天津人民出版社1992年2月版。25万字。收入已发表的有关魏晋南北朝文学的论文。有作家作品论,如《严羽论谢灵运》、《谢朓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有文体论,如《试论曹植的五言抒情诗》等。特别值..

《中国中古诗歌史》

《中国中古诗歌史》:王钟陵编。江苏教育出版社1988年5月版。68万字。以揭示和论述中国中古(魏晋南北朝)时期诗歌发展变化的历史及其原因为主要内容。上卷5编,从汉代审美情趣谈到王充的“真美”观、中古文学的总体特征、..

《中古文学史论文集》

《中国中古文学史》

《中国中古文学史》:刘师培着。简夷之校点。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11月版。6万字。本书为作者在北京大学任教时之讲稿,系统辑录中古(汉末、魏、晋、宋、齐、梁、陈)文论资料,略加引论和案语。虽多为片言只语,但集中起来,却..

《佛经传译与中古文学思潮》

《佛经传译与中古文学思潮》:蒋述卓着。江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9月版。11万字。分6章,对佛学与中古文学思潮的关系作系统的研究。从佛经传译的意译与直译之争论及中古文学理论上的文质之争、言意关系及文体风格诸问题;从佛..

《中古文学系年》

《中古文学系年》:陆侃如着。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6月版。86.6万字。2册。研究专着以年为纲,以人为目,上自汉代扬雄,下迄晋代东晋庚亮,收录中古时期152位作家,详细考证其生平事迹、着作篇目及创作年代。分6卷,合卷首、卷末,共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