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偶(语言)

对偶(语言):

也叫“俪辞”。修辞方式之一。把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相关的两个语言片断对称地排列在一起。能使语言形式整齐美观,读起来节奏铿锵。从形式上可分为:(1)严式对偶。上下两句字数相等,结构相同,词性、平仄相对,不能用重复的字。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2)宽式对偶。字数大致相等,结构大致相同,其他条件也不严格。如“我常想,杨柳婀娜多姿,可谓妩媚极了,桃李绚烂多彩,可谓鲜艳极了,但它们只给人一种外表好看的印象,不能给人以力量”,“杨柳……”、“桃李……”两句为宽式对偶。从语义关系及其他方面,可分为“正对”、“反对”、“串对”、“当句对”、“互文对”、“倒装对”、“借对”、“蹉对”、“鼎足对”等。

为您推荐

对偶(诗歌)

对偶:修辞格的一种。又称对仗。把字数相等、句法相似、语气一致,内容紧密联系的一对句子或一对短语联成一对。如:“无边的大海波涛汹涌……/呵,无边的/大海/波涛/汹涌——//生活的浪花在滚滚沸腾……/呵,生活的/浪花/在..

《中国绘画对偶范畴论》

《中国绘画对偶范畴论》:董欣宾、郑奇着。江苏美术出版社1990年4月版。20.9万字。有关中国画学科性建设的专着。从创造美学、感知生理心理学、分析心理学、艺术实践史等方面,对中国画的主体、客体、本体等三方面进行分类..

对偶型谚语

对偶型谚语:修辞谚的一类。指上下两句字数相等、平仄相对的谚语。这类谚语表示各句之间相关或相反的意义,起到互相补充、互相映衬的作用,富于匀称美和节奏感,可以大大提高语言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但因其是民间创作,有些语句..

对偶(语言)

释词(语言)

释词(语言):也叫“释语”。修辞方式之一。依照语言材料与特定情景的适应性,对词语进行形象化的解释。可分为:(1)用谐音字词解释发挥。如陆龟蒙《野庙碑》:“碑者,悲也。古者悬而窆,用木。后人书之以表其功德,因留之不忍去,碑..

暗用(语言)

暗用(语言):也叫“用典”、“用事”。引用之一。可分为:(1)将别人的话融合在自己的语句之中。如“弹洞杏坑留旧壁,诗碑柏地是当场。长虹深幸如相识,彩练横空舞夕阳”。暗用了毛泽东《菩萨蛮·大柏地》中的一些诗句。第一..

夸张(语言)

夸张(语言):也叫“夸饰”、“扬厉”、“铺张”、“增语”。修辞方式之一。为了更突出、更鲜明地强调某一事物,特意对其形象、特征、作用、程度、数量等方面进行扩大或缩小。按内容分为:(1)扩大的夸张。如杜甫《古柏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