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源中断(语言)

词源中断(语言):

也叫“词的内部形式磨灭”。指由于某些词汇成分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消亡或语音、语义、形态的演变,导致一个词同它所由形成的词失去语义上的联系,造成词的理据模糊乃至磨灭。词的理据在消磨过程中常跟词的现实意义发生矛盾,这种矛盾推动了词义进一步概括化并促成词汇的丰富。如“红/墨水”中的“墨水”不专指黑色的,而是概括为钢笔书写用的各色液体。词源中断可借助历史语言学和历史比较语言学方法(如古音重建、同族同根词系联、亲属语言同源词比较等)予以重新揭示。如汇集“”的同族词“騢、瑕、碬、霞、葭”,就会发现它们都有“红”义,从而可以推断“”得名于“红色”。

为您推荐

春季书节奖(现中断)

春季书节奖(现中断):该项儿童读物奖由《纽约先驱论坛报》主办。每年分幼儿、少儿、少年三种儿童读物进行颁奖。1937年首次授奖。该奖目的在于鼓励春季儿童读物的销售和发表。任何在评奖年1月到6月间出版的儿童读物都可..

词源中断(语言)

词源中断(语言):也叫“词的内部形式磨灭”。指由于某些词汇成分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消亡或语音、语义、形态的演变,导致一个词同它所由形成的词失去语义上的联系,造成词的理据模糊乃至磨灭。词的理据在消磨过程中常跟词的..

本义(语言)

本义(语言):同“变义”相对。相当于“词源义”。即反映在字形上,体现原始造字意图的字义。本义或是词的某一个义项,或是某一义项在个别事物上的具体化。如“本”()以“-”在“木”下表示树木的根,它的本义是“树根”。古代..

语义场理论(语言)

歧义(语言)

歧义(语言):也叫“二义性”。一个语言结构可以引起人们同时作出不同解释的现象。在自然语言中,歧义现象只发生在短语和句子中。如“鸡不吃”(鸡不吃食/不吃鸡肉)、“我看这本书很合适”(我认为合适/我阅读很合适)。这是由..

词汇意义类型(语言)

词汇意义类型(语言):词汇意义的分类。按照历时的分类法,从起源或发生的观点出发,可分为本义——变义、词源义——现行义;按共时的分类法,从词的各个意义之间的语义关系着眼,可分为直接义——转移义、具体义——抽象义、中心..

同步引申(语言)

同步引申(语言):也叫“同律引申”。一个词的词义引申时常带动相关的词产生类似引申的现象。同义词最容易形成同步引申。如“族、众、庶”三词的同步引申轨迹为:族,矢之丛聚→众多→一般(《庄子·养生主》:“族庖月更刀,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