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涵(语言)

内涵(语言):

①同“外延”相对。概念的基本逻辑特征之一。反映在概念中的对象的特有属性。是概念的质的方面。如“商品”的内涵就是“为交换而生产的产品”。对象有诸多特有属性,但只有反映在概念中的特有属性才构成概念的内涵。把握同一对象的不同特有属性,可以形成关于同一对象的内涵有别的不同概念,如“等边的三角形”和“等角的三角形”。②内涵逻辑的基本概念。指从可能世界到外延的函项。也就是使语言表达式和它在不同可能世界中的外延产生联系的某种规定性。它不仅用于词项,也用于语句。个体词的内涵是个体概念,谓词的内涵是属性,语句的内涵是命题。

为您推荐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特有属性,就是概念的内涵。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数量,即概念的适用范围,就是概念的外延。如“人”这一概念的内涵就是“能制造并使用工具,能思维,会说话”。它的外延包括中国人,外国人;古人..

新闻真实性的认识论内涵(新闻)

新闻真实性的认识论内涵:新闻报道与评论中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性,即新闻的主观认识形式与社会实践事实的客观内容是否相符合及其符合的程度。这种统一和符合之最根本的基础是社会实践过程。这个内涵具有层递演进的4个具体..

内涵同构(语言)

内涵同构(语言):表达式之间的一种内涵关系。两个表达式是内涵同构的,(即内涵具有相同结构),当且仅当,它们是由对应的具有相同内涵的成分表达式,按同一方式建立起来的。如:“2 5”和“Ⅱ加V”,这两个表达式是内涵同构的。因为..

内涵(语言)

索引词(语言)

索引词(语言):需要借助语境来确定其所指的词语。美国逻辑学家皮尔斯(Charles Sanders Peirce)于十九世纪提出,指英语中的代词、时态动词一类语词。就汉语而言,索引词主要指“我”、“你”、“他”等称谓代词,“这”、“那..

内涵逻辑(语言)

内涵逻辑(语言):泛指研究建立在表达式的内涵分析基础上的逻辑学科。传统逻辑和经典数理逻辑主要是从外延方面来研究表达式及其推理的。赋值、满足、真假、推理等的分析都是建立在表达式的外延分析基础上的。因此,通常称..

对象语言(语言)

对象语言(语言):指被研究和讨论的语言。对象语言可以是自然语言,也可以是人工语言,如某种形式语言或符号。用来讨论或陈述某种对象语言的语言叫元语言或语法语言。元语言可以是自然语言,也可以是某种特定的科学技术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