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的年龄差异(语言)

语言的年龄差异(语言):

在使用同一种民族语言或地域方言的社会里,由于年龄不同而产生的语言变异现象。如上海话按年龄层次可分为三派:一部分老年人和少数中年人使用的老派上海话,另一部分老年人、中年人和一部分青年人使用的新派上海话,大部分少年和一部分二十五岁以下青年使用的少年派上海话。三派上海话语音差别较大。以韵母为例,老派上海话有四十八个,新派上海话有四十二个,少年派上海话只有三十六个。社会语言学力求找出造成语言的年龄差异的具体的社会心理因素,以便为语言的发展变化趋势的预测提供部分线索。

为您推荐

论人类语言结构的差异及其对人类精神发展的影响

出版时间:1992-11 论人类语言结构的差异及其对人类精神发展的影响 : 又名《〈论爪哇岛上的卡维语〉导论》,理论语言学专著。W.V.洪堡特著。1836年出版于德国。法译文见巴黎Seuil出版社1974年出版的Introduction..

《越轨年龄》

《越轨年龄》:王心丽着。作家出版社1988年4月版。22.1万字。长篇小说。揭示30岁上下这个特定年龄阶段未结婚的女性的隐秘心理与独特的世界。主人公一方面怀抱年轻时的梦想和抱负,一方面现实的巨大阴影又无处不在,几经挣扎..

儿童心理年龄特征

出版时间:1992-08 儿童心理年龄特征 : 是指在一定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在儿童发展的各个不同年龄阶段中所形成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征。必须明确,儿童心理年龄特征是指儿童心理的年龄阶段特征说的。儿童..

儿童心理发展年龄阶段

信息个人差异论

信息个人差异论:这一受众理论最早由卡尔·霍夫兰于1964年提出。这种理论认为,媒介的信息包含着特定的刺激性,这种刺激性与传播对象的个人特征相结合,产生特定的作用。个人之间的差异包括心理结构不同,先天禀赋与后天习性不..

文学欣赏的差异性

文学欣赏的差异性 : 文学欣赏的特点之一。指由于欣赏者主观条件的差异所形成的对同一欣赏对象的不同审美感受和审美评价。所谓主观条件的差异,主要是艺术欣赏力和审美倾向的差异。人们的艺术欣赏力..

受众的个人差异论

受众的个人差异论:以“刺激——反应论”的心理学模式为基础,从行为主义的角度描述受众,认为不同的受众成员对大众传播信息的不同的接收行为,取决于个人特性的千差万别。美国传播学者德福勒归纳了主要观点:①各人心理结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