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的性别差异(语言)

语言的性别差异(语言):

在使用同一种民族语言或地域方言的社会里,由于性别不同而产生的语言变异现象。如北京女性青少年发j、q、x时舌位前移,发成一种近似z、c、s的声音,男性青少年说话时轻声音节特别多,而且常把舌尖后辅音发成卷舌元音,比如把“保证”说得好象是“保二”。又如北京人对老年男性农民可以称“老大爷”、“老同志”、“同志”,对老年农妇一般只称“老大娘”或“大妈”而不能称“老同志”、“同志”。社会语言学力求找出造成语言的性别差异现象的具体的社会心理因素。

为您推荐

性别歧视

出版时间:1992-08 性别歧视 : 20世纪70年代,当许多儿童作品因为种族歧视而受到攻击的时候,许多激进的批评家调查了少儿文学中性别角色的成见。朱迪恩·斯廷顿编辑的英国专题论丛《儿童作品中的种族歧视和性别歧..

信息个人差异论

信息个人差异论:这一受众理论最早由卡尔·霍夫兰于1964年提出。这种理论认为,媒介的信息包含着特定的刺激性,这种刺激性与传播对象的个人特征相结合,产生特定的作用。个人之间的差异包括心理结构不同,先天禀赋与后天习性不..

文学欣赏的差异性

文学欣赏的差异性 : 文学欣赏的特点之一。指由于欣赏者主观条件的差异所形成的对同一欣赏对象的不同审美感受和审美评价。所谓主观条件的差异,主要是艺术欣赏力和审美倾向的差异。人们的艺术欣赏力..

受众的个人差异论

古今词义的差异

古今词义的差异:古代一些词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生词义上的变化,造成古今词义的差异。如“稍”,古义是逐渐、渐渐:“稍近益狎,荡倚冲冒。”(柳宗元:《黔之驴》)而今义则是略微的意思。有一些词古义今义同中有异,其异往往不易发..

个人差异论(新闻)

个人差异论:受传者研究理论之一。“个人差异论”最早是由美国实验心理学家卡尔·霍夫兰在1946年提出的。70年代由美国传播学者梅尔文·德弗勒加以修正。德弗勒把个人的差异为分5种:1.个人的心理结构不同;2.先天禀赋与后..

个人差异理论

个人差异理论:个人差异论由卡尔·霍夫兰于1946年最先提出,并由德弗勒在1970年作了某些修正而形成的。这个理论以心理学“刺激—反应”模式为基础,从行为主义的角度来阐述接受对象,认为“受众成员心理或认识结构上的个人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