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于 : 小说家。原名傅禺。祖籍河北省,生于辽宁省开宁县。1928年入开原县四区私立第一小学,毕业后,于1935年进入沈阳市南满中学堂。中学毕业后,进入长春工业大学采矿学系; 大学毕业后,在本溪县田师傅煤矿工作,经常带领工人下煤窑干活。1946年,担任本溪煤铁公司助理工程师,1948年任煤铁公司矿务课。1949年到台湾后,一直担任建国中学数学教员,但他教这门课时并不只是帮助学生解决数学难题和数学基本知识,而是经常主动接触学生,设法了解学生,“摸准他们的想法,学着说他们的话,跟他们一起往前进。”因此,他的小说的题材也大半是学校教师和学生的生活。他既不属现代派,也不属于乡土派,但他的写作风格却倾向于写实主义。他的作品,主要是通过对生活的描写,对于台湾现行的教育制度,对青年的前途,对于师生间的隔阂,提出问题,引起社会的注意。此外还有一部分“性”描写的小说。在表现方法上,他的作品叙述的部分较少,情节的发展主要由对话来推动,他能纯熟地运用活鲜鲜的北方话进行创作和描写人物的对话。主要作品有:《摸索》 (1970年 晨钟出版社)、《艳阳》 (1972年 惊声文物供应公司)、《喜棚》(1974年华欣文化事业中心),《月暗星亮》 (1981年 黎明文化公司)、《芬妮明德》 (1981年联合报社)等小说集。另有传记《建中养我三十年》 (1979年大地出版社)。曾在《文学双月刊》连载长篇小说《蝼蝼蛄》,后因该杂志停刊而未续完。
出版时间:1989-10 子敏 : 儿童文学家。原名林良。一般写儿童文学作品时用“林良”,写散文时用“子敏”。祖籍福建省同安县,但没有回去过。他7岁由日本的神户回到厦门,厦门是他真正的故乡,正如他说的,他在那里长..
出版时间:1989-10 马各 : 作家。原名骆学良。福建南平人。早年毕业于国民党中央干部学校。去台后历任台湾联合报、民生报记者、编辑、主任、副总编辑等职。1939年开始写作,在《南方日报·哨兵》、上饶《前线日..
出版时间:1989-10 王平陵 : 原名王仰嵩,笔名有西冷、史痕、秋涛、草莱、疾风。江苏省溧阳县樊川镇人。王平陵的父亲王洪钧是清代秀才,他从小深受家庭教育,熟读四书五经。他在小学毕业后,考进杭州省立第一师范学..
出版时间:1989-10 王拓 : 原名王絃久。生于台湾基隆市郊外八斗子渔村。家里以捕鱼为生。1979年12月10日因“高雄事件”被捕,被捕前任台湾政治大学中文系讲师。据作者自称,他家是从大陆迁到台湾的,到他父亲是第..
出版时间:1989-10 王方曙 : 剧作家。原名王静芝。黑龙江佳木斯人。早年毕业于北平辅仁大学国文系。去台后历任东海大学副教授,台湾辅仁大学教授兼国文系主任、辅仁大学国文研究所所长等职。50年代开始戏剧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