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蒙仁 : 作家。原名林日杨,笔名有辛纳等。台湾云林县人。小学时代表学校参加全省作文比赛,获第四名,受到师长的鼓励,开始对作文发生兴趣。1965年,开始在台湾新生报副刊发表作品。1967年9月,他入台南二中,开始以“辛纳”的笔名,发表散文。1969年,第一篇小说《运动会》发表于《中国时报》的“人间”副刊,批评学校当局,引起轩然大波,险遭开除。次年,入文化学院习商,因兴趣不合,读了半学期即休学重考。1971年,考入辅仁大学中文系,对系里开设的课程没有兴趣,大部分时间花在图书馆阅读西洋文学作品和国内当代作家作品,深受《现代文学》和《文学季刊》两个杂志的影响,确定了走小说创作道路的方向。1972年,以“古蒙仁”为笔名,发表小说《盆中鳖》,引起台湾文坛注目,以后接连不断发表作品。1975年6月,小说家黄春明来校讲课,第二天与黄认识,以后来往密切,受黄帮助颇多; 7月,因学分不足,无法毕业,内心苦闷徬徨,和友人赵瑞芳赴鼻头角渔村隐居。后接受高上秦的邀请,走向报告文学的道路; 8月,移居九份天主堂,一边观察矿村没落面貌,一面着手写鼻头角渔村的报告; 9月,迁至宜兰礁溪友人家中,学习养鳗,写礁溪的报道,并认识秀峦村的警员钟龙水;10月,在钟警员引介下,深入新竹尖石乡秀峦村,度过了一段较原始的生活;11月,转往狮头山元光寺,当“见习和尚”,一边参禅拜佛,一边遍游南庄名胜,后写成《一个没有鼾声的鼻子》,发表于中国时报《人间》副刊,连载9天,掀起鼻头角观光的热潮。1976年4月在友人家中认识陈映真,此后经常接触,获益不少;10月,上成功岭受训,停止一切写作计划。1977年1月,入台南炮兵学校;4月,预官结训,分发到金门,担任炮兵营训练官;1978年8月退伍,在高上秦介绍下,入《时报周刊》担任外勤采访编辑。古蒙仁出版的作品有:小说《狩猎图》(1976年武陵出版社)、《梦幻骑士》 (1979年时报文化公司)、《雨季中的凤凰花》(1980年时报文化公司);报道文学《黑色的部落》 (1978年时报文化公司)、《失去的水平线》(1980年时报文化公司)、《蓬莱之旅》(1982年时报文化公司)、《天竺之旅》 (同上)、《台湾社会档案》(1983年九歌出版社)、《古蒙仁自选集》 (1981年世界文物出版社)等。他在报告文学创作方面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
出版时间:1989-10 叶石涛 : 小说家和评论家。台湾台南人。1943年在台南第二中学毕业后,曾任《文艺台湾》的编辑。第二年他辞去编辑职务,回台南市任立人国民学校教师。1945年他被征召入伍,为帝国陆军二等兵,同年..
出版时间:1989-10 叶荣钟 : 作家。字少奇,笔名凡夫。台湾彰化鹿港镇人。9岁就学鹿港公学校,1918年受林献堂资助赴日本,进神田则英语学校及研数学馆预备学校就读。1921年返台,任职溪州林本原制糖会社,因参加“议..
出版时间:1989-10 司马中原 : 作家。原名吴延玫。南京市人,生于江苏省淮阴县。他自幼投身军旅,生活经历丰富,是台湾著名军中作家。1945年开始写作。1948年参加国民党军队,历任教官、训练官、参谋、新闻官。1949..
出版时间:1989-10 丛甦 : 女作家。原名丛掖滋。山东文登县人。1949年随家迁台,在台完成小学、中学和大学教育。早年就读台湾大学外文系时,与叶维廉等人同窗。大学读书期间曾为《文学杂志》、《现代文学》及《自..
出版时间:1989-10 白萩 : 诗人。原名何锦荣。台湾省台中市人。在中学时代即对诗作发生浓厚的兴趣,早期于1953年前后,在台中《民声日报》副刊及《公论报·蓝星周刊》发表诗作。1955年他18岁时,所写的诗,即受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