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源 : 小说家。笔名有保斯、忆辉、鲁司寇等。山东省滨县人。曾祖父田翠峰是著名的儒医,祖父田振芳和父亲是农民。3岁时母亲去世,父亲续娶,他跟随祖父长大。少年时代,因田园屋舍被日寇炸毁,他曾三次随长辈流浪于长春市及松花江畔郭尔罗斯前旗。1940年,他到安徽阜阳县读流亡学校; 1942年他考取简易师范学校。抗日战争末期他参加国民党军队,担任新闻和文化工作。数十年来,他的足迹遍布中国东、中、南部十多个省。1949年,他在金门岛主编《力行报》。1950年他为 《无邪报》主编,又在台湾宜兰县创办诗刊《驼铃》。1955年他主编《自由劳工》杂志;1965年他主编 《前瞻》 月刊、《希望》杂志、《青年俱乐部》,并曾与王化行共同提倡新文艺运动,任黎明文化事业公司总经理。田源是一个多产作家,已出版的长篇小说有20余部,中篇小说4部,短篇小说集9部,散文集1部,自选集1部,共40余部。他的长篇小说《松花江畔》曾在1970年被香港邵氏影业公司改编为电影《红胡子》。作品多次获奖。田源的著作书目如下: 《这一代》 (长篇小说1959年百成书店) 、《感情的风暴》 (长篇小说1961年长城出版社) 、《朝阳》(长篇小说1961年文坛社)、《古道斜阳》 (长篇小说1965年皇冠出版社) 、《青色年代》(长篇小说集1965年长城出版社) 、《办嫁妆》 (短篇小说1965年长城出版社) 、《叹息》 (长篇小说1967年霓虹出版社) 、《迁居记》 (长篇小说1967年省新闻处) 、《泥土》 (短篇小说1967年商务印书馆) 、《锤炼》 (短篇小说集1967年新中国出版社)、《那一半》(短篇小说1968年哲志出版社) 、《回旋》 (短篇小说集1968年清流出版社) 、《春迟》(短篇小说集1968年新中国出版社,《大地之歌》 (长篇小说1968年立志出版社) 、《圆环》 (长篇小说1968年文坛社) 、《错恋》(中篇小说1968年生活杂志社)、《松花江畔》 (长篇小说1969年中国时报社) 、《天尽头》(中篇小说1969年文坛社) 、《男子汉》(长篇小说1971年皇冠出版社) 、《我是谁》 (长篇小说1972年皇冠出版社) 、《四姐妹》 (1973年华欣文化中心) 、《春雪》 (短篇小说1975年博爱出版社)、《潇潇雨》 (短篇小说集1977年源成出版社)、《铁树》(长篇小说1982年瑞德出版社)等。
出版时间:1989-10 叶石涛 : 小说家和评论家。台湾台南人。1943年在台南第二中学毕业后,曾任《文艺台湾》的编辑。第二年他辞去编辑职务,回台南市任立人国民学校教师。1945年他被征召入伍,为帝国陆军二等兵,同年..
出版时间:1989-10 叶荣钟 : 作家。字少奇,笔名凡夫。台湾彰化鹿港镇人。9岁就学鹿港公学校,1918年受林献堂资助赴日本,进神田则英语学校及研数学馆预备学校就读。1921年返台,任职溪州林本原制糖会社,因参加“议..
出版时间:1989-10 司马中原 : 作家。原名吴延玫。南京市人,生于江苏省淮阴县。他自幼投身军旅,生活经历丰富,是台湾著名军中作家。1945年开始写作。1948年参加国民党军队,历任教官、训练官、参谋、新闻官。1949..
出版时间:1989-10 丛甦 : 女作家。原名丛掖滋。山东文登县人。1949年随家迁台,在台完成小学、中学和大学教育。早年就读台湾大学外文系时,与叶维廉等人同窗。大学读书期间曾为《文学杂志》、《现代文学》及《自..
出版时间:1989-10 白萩 : 诗人。原名何锦荣。台湾省台中市人。在中学时代即对诗作发生浓厚的兴趣,早期于1953年前后,在台中《民声日报》副刊及《公论报·蓝星周刊》发表诗作。1955年他18岁时,所写的诗,即受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