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辞 : 诗歌总集。“楚辞”本是战国时代楚国出现的一种新诗体;创始人为屈原。接着就有人学习模拟,宋玉就是其中有名的一个。这种诗为什么叫“楚辞”?宋代黄伯思在《翼骚序》里说: “屈宋诸骚,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故可谓之楚辞。” (《东观余论》) 这是一种比较合理的解释。在汉代,也有不少人写这种体裁的作品。西汉成帝时,刘向把屈原的《离骚》、《九歌》、《夭问》、《九章》、《远游》、《卜居》、《渔父》、宋玉的《九辩》和汉代贾谊的《吊屈原》、淮南小山的《招隐士》 以及东方朔、严忌、王褒和自己的作品十六篇编为一书,称作《楚辞》。东汉王逸作注时,又增入自己的《九思》,定名为《楚辞章句》,这就是现存最早的《楚辞》注本。宋代洪头祖又为《楚辞章句》作了补注,称为《楚辞补注》。此外,宋代朱熹的《楚辞集注》,清代王夫之的《楚辞通释》,林云铭的《楚辞灯》,蒋骥的《山带阁注楚辞》和戴震的《屈原赋注》等,都是较有名的。今人也有不少选注本或译本,如郭沫若的《屈原赋今译》,姜亮夫的《屈原赋校注》,陆侃如、高亨、黄孝绰的《楚辞选》,马茂元的《楚辞选》,聂石樵的《楚辞新注》,金开诚的《楚辞选注》等。
楚辞章句序:汉王逸(生卒不详)撰。王逸,字叔师,南郡宜城(今属湖北)人。东汉文学家。著有《楚辞章句》,为现存最早的《楚辞》完整注本。班固依托儒家经义贬低屈原及其作品,王逸进行反驳,给屈原作品高度评价:“屈原之词,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