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主义

出版时间:1985-10

存在主义 : 在哲学上,存在主义是一股广泛的国际思潮,它的始祖是丹麦人基尔克戈尔 (1859—1938) ,他著有《忧郁观念》,对存在持悲观主义的看法。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德国哲学家胡塞尔(1859—1938) 、雅斯贝斯(1883—)、海德格尔 (1889—) 发展了基尔克戈尔的理论,他们从现象学和本体论去阐发存在的含义,在承认客观世界的同时,又把存在和本质割裂开来,强调意识的主宰性。法国哲学家、文学家萨特 (1905—1980) 根据他们的理论,提出了著名的存在主义的界说: “存在先于本质”。萨特一方面认为世界是荒诞的,人生是没有意义的,但另一方面又肯定人的存在价值,认为“人注定是自由的”,重要的是要作出“选择”,诉诸“行动”。但萨特从非理性主义的观点出发,认为人选择自由不受社会和阶级的限制。存在主义文学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末在法国兴起的一种文学思潮,四十年代,特别是在战后发展到顶峰,风靡于法国和欧洲,影响迅速扩展到全世界。首先树起存在主义文学旗帜的是萨特,他继1936年发表哲学著作《想象》后,1938年发表了小说《厌恶》,通过形象对人生和“存在”提出了一系列看法。1943年在哲学论著《存在与虚无》 中系统阐述了他的存在主义观点。与此同时,另一作家加缪 (1913—1960)的小说《局外人》于1942年问世,引起很大反响。这部小说与萨特的创作倾向相同。评论家认为一个新的文学流派——存在主义文学诞生了。法国存在主义者早期的作品大多表现青年人的厌烦情绪,哲理性多于形象性,情调也较为低沉。第二次大战后,这种情况有所改变,其作品往往涉及重大的社会政治问题,表现出鲜明的思想立场,同时也表明了他们从人道主义出发维护“人的价值”的意向,批判丑恶现象,这较之他们单从人的存在价值的观念去肯定受压抑的人就更加具体有力。存在主义文学在艺术上力求打破传统手法,包括以往现代派的手法。它寓高度哲理性于文学作品之中,不讲求小说情节的复杂性、曲折性,而是对主人公的精神状态展开哲理性的议论分析,并往往采用寓意或隐喻的笔法,语言上运用简约明白、口语式的句子,不用重彩铺饰,却力图达到警句式的效果。存在主义文学不仅在小说、戏剧方面创作出有重要影响的作品,而且在散文领域也产生了令人注目的著作。







为您推荐

浪漫主义

出版时间:1985-10 浪漫主义 : 文学艺术的基本创作方法之一。侧重于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感情色彩浓厚的语言、丰富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突出刻划人物的个性特征,强调情节的奇特与偶然,主张与..

批判现实主义

出版时间:1985-10 批判现实主义 : 欧洲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在文学艺术中开始占主导地位的文艺思潮。它是资本主义社会内部矛盾尖锐化在文学艺术上的反映。它的进步意义在于以现实主义的态度,揭露封建制度和资本主..

现实主义

出版时间:1985-10 现实主义 : 文艺的基本创作方法之一。提倡客观地观察现实生活,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精确地描写现实。现实主义作为一种创作方法的实际运用,由来已久,但明确提出这个名称的,始于十九世纪五十年代..

人道主义

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

出版时间:1985-10 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 : 毛泽东同志于1958年提出的我国无产阶级文艺的创作方法。这一方法要求文艺工作者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这两种艺术方法辩证地统一起来,以革命现实主义为基..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出版时间:1985-10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 斯大林三十年代提出的苏联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的基本方法。1934年在第一次苏联作家代表大会上正式确立。它要求作家从现实的革命发展中真实地、历史地和具体地去描写现实;..

阴影主义

出版时间:1992-12 阴影主义 : 指20世纪20年代初期至30年代末期印度印地语诗歌中主要流派,实际上即浪浪主义。其主要倾向可归结为要求个性解放和摆脱旧传统的束缚。由于从20年代初开始,印度民族独立运动进一步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