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詹塔屏帕 : 泰国女作家。原名罗通·詹塔屏帕或叻·詹塔屏帕,出身于官吏家庭。早年就读于拉栖尼朗学校,瓦他那学校毕业后留校任教一年,后随其父到呵叻府,在呵叻府学校任教6年。1941年任《巴差密报》文娱部主任至1950年辞职。文学创作开始于1941年。作品很多,有长、短篇小说、诗歌和散文等,多刊登于《晨光》、《巴差密》、《艺术家》等杂志。他主张对待生活和周围事物采取宽容态度,提倡以同情代替谴责。主要作品有《水下之浪》(1950)等3部长篇小说,《那个猎人》、《母亲出嫁》(1950)等6部短篇小说集。这些著作语言细腻朴实,塑造了社会不同阶层各类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其代表作长篇小说《在哇实堤的坟墓上》(1946—1950)描写了二次世界大战后给人们留下的创伤。是一部有影响的作品。短篇小说《最后之路》于1985年被泰国作家协会评为泰国一百年来优秀短篇小说,罗·詹塔屏帕被评为泰国一百年来优秀短篇小说作家。
出版时间:1992-12 洛坤 : 泰国戏剧。最早产生于素可泰王朝时期。当时只是一种以无唱词的舞蹈动作表现神话故事的演出形式,叫做“还愿剧” (盖汶洛坤)。只用于祭祀或还愿时在寺庙前演出。阿瑜陀耶时期出现了 “..
出版时间:1992-12 马尔戈·卡托迪克罗摩 : 印度尼西亚作家。又名苏曼特里,一般称他马斯·马尔戈,是早期革命文学的先锋。生于爪哇直布。1914年加入印度尼西亚第一个革命组织东印度社会民主联盟,开始用爪哇语写..
出版时间:1992-12 马尔加什法语文学 : 爱德华·贝佐罗(生平不详)在1923年发表长篇小说《不认识的姐妹》,标志马尔加什法语文学的开始。小说颂扬法国对马达加斯加(今马尔加什)的军事征服,不具有马尔加什法语文学..
出版时间:1992-12 马来西亚文学 : 早期为马来古典文学。19世纪,阿卜杜拉·门希用白话文和写实的手法创作传记、游记等作品后,马来文学逐渐有了较大变化。20世纪早期,马来现代文学作品开始反映民族觉醒和改革社..
出版时间:1992-12 马来古典文学 : 马来古典文学主要是在伊斯兰文化影响下发展起来的,产生于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马来民族聚居的地区,现在两国都把它看作是本国文学的组成部分。14世纪至17世纪,在苏门答腊的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