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加哥

出版时间:1989-10

芝加哥 : 诗。纪弦作。完成于1958年12月16日,收入1970年晨钟出版社版《深渊》 (增订本)之 《断柱集》。纪弦在1960年赴美深造,此前,他一直生活在国内,但在1958至1959年间却连续写了一组反映异国生活,具有异国情调的诗章。这些诗都是作者想象的产物,但却境界逼真,寓意深刻,诗质饱满。其中一些作品,如《巴黎》、《印度》、《芝加哥》等备受读者喜爱、诗坛赞赏,一时轰动文苑。这些诗后来均收在《断柱集》 中。《芝加哥》全诗8节30行。诗中把美国大都会芝加哥做为透视现代文明的窗口,展开种种描绘。诗前引用桑德堡的话: “铁肩的都市,他们告诉我你是淫邪的”,一语点破了西方社会的深刻危机,暗示了全诗的题旨。但这首诗不像《巴黎》、《伦敦》那样侧重描绘人欲横流、道德沦丧的社会相,而是着重写这个西方工业大城在现代物质文明垄断下的“失重”状态和文化危机。这里的人们紧张、匆忙,“用按钮恋爱、乘机器鸟踏青”,人类原有的尊严和本性已被机器吞噬,连大自然的美都被“电解”,于是“我的心遂还原为/鼓风炉中的一支哀歌”,这是作者的哀叹,也是对西方文明的嘲弄。诗中采用对比手法,诗人从“回归自然”的理想出发,以优雅的心情,描写了东方悠闲静谧的世界,以此反衬西方钢铁荒原中人类生存状态的卑微。纪弦在诗中还运用他一贯擅用的戏剧手法,像“有时候在黄昏/胆小的天使扑翅逡巡/但他们的嫩手终为电缆折断/在烟囱与烟囱之间”这样的诗句,情趣盎然,蕴含极为丰厚。







为您推荐

当我死时

出版时间:1989-10 当我死时 : 诗。余光中作。完成于1966年2月24日,收入1969年蓝星诗社版《敲打乐》。这是诗人赴美讲学期间在卡拉马如写的作品。余光中70年代以前的诗作在思想内容上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无论什么..

那夜,我走入深深的林木里

出版时间:1989-10 那夜,我走入深深的林木里 : 诗。蓝菱作。全诗4节24行。这首诗是诗人借一个迷路的夜晚,“我”走入一片林木中的际遇,抒发现代人在现代社会中的感受和境况。首节,诗人用“烟火”暗喻故乡,“那片..

低气压的山顶——八卦山

出版时间:1989-10 低气压的山顶——八卦山 : 诗。赖和著。写于1931年10月,初载1931年《台湾新民报》383号。后收入台湾明潭出版社1979年出版的《赖和先生全集》。八卦山位于彰化县城郊,是1895年日本侵略军在台..

麦坚利堡

阿富罗底之死

出版时间:1989-10 阿富罗底之死 : 诗。纪弦著。发表于1960年5月《创世纪》第15期。这是诗人对现实的一首嘲讽诗。阿富罗底(Aphrodite),通常译为阿芙罗狄蒂或阿佛洛狄忒,是希腊神话中爱与美的女神,也是西方女性..

乱都之恋·序

出版时间:1989-10 乱都之恋·序 : 诗。张我军著写于1925年12月14日,初载于1925年12月17日《台湾民报》第85号。后作为序诗收入同年12月出版的张我军的第一部新诗集《乱都之恋》中。这首序诗共14行,开篇便对现实..

乱都之恋

出版时间:1989-10 乱都之恋 : 组诗。张我军著。完成于1924年10月14日,收入以此命名的1925年12月出版的张我军的新诗集中。这组诗共15首86行,其中前7首曾刊载于1925年12月31日出版的台湾《人人》杂志第2期。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