烦闷 : 诗。张我军著。初载1925年3月1日《台湾民报》3卷7号。后收入同年12月出版,张我军的新诗集 《乱都之恋》。《烦闷》共4节35行,是这部诗集中艺术成就较高的一首。这首诗表达出不可排遣的忧郁情绪: 对恋人的思念,对爱情前途的忧虑和缕缕的乡愁。这种忧郁是通过老树和月亮的意象表现出来的: 黄昏的老树,在夕阳里显出忧愁郁闷的金黄色,在抒情主人公的眼里,它化成了传音的故人,带给他家乡老母的思念; 而在“屋角探首的月姐”,却以 “无聊而冷淡的脸色”告诉他,他的爱人依旧被锁在 “牢圈”里。抒情主人公从老树和月姐的意象上,读出了 “人生寂寞的消息”。这首诗的内容与形式和谐统一。老树的忧愁,黄昏的寂寞,落日 的余晖,冷月的寒光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个萧瑟的意境,再加上“烦闷”这个主旋律,就形象地勾画出抒情主人公忧伤的形象,诗歌由此产生了令人心恸的艺术效果。这首诗诗风凝重,诗意隽永,较能代表张我军新诗创作的艺术水平。
出版时间:1989-10 晨的恋歌 : 诗。蓉子著。初收1953年11月中兴文学出版社版《青鸟集》。全诗5节18行,代表了诗人早期创作的风格特色。这是一首具有现代闺秀风貌的抒情诗,抒发了作者对自然晨景的热恋之情。诗作..
出版时间:1989-10 瓶之存在 : 诗。覃子豪著。收入1962年蓝星诗社版《画廓》。全诗7节70行,是诗人后期的代表作。覃子豪像其他现代派诗人一样,特别强调直觉的创作方法、潜意识的发掘和抽象表现的技巧。他的许多..
出版时间:1989-10 舞者 : 诗。洛夫著。写于1970年。发表于“诗宗社”主编的《花之声》。这是洛夫摆脱了《石室之死亡》时期玄想的桎梏,诗的选材走进日常生活后所写的一首优秀短诗。全诗3节21行,其最显著的特点..
出版时间:1989-10 随雨声入山而不见雨 : 诗。洛夫著。写于1970年,收入1974年《中外文学》版 《魔歌》。这是洛夫写景抒情短诗的代表作。从这首诗可以看出,此时的洛夫,已改变了 《石室之死亡》时期抒写生死玄想..
出版时间:1989-10 雾里独行 : 诗。陈嘉农著。初载1985年5月17日 《自立副刊》,是痛悼杨逵病逝的 《写给杨逵二首》之一。诗章用委婉的抒情笔调讴歌了杨逵精神的价值,并预示出其久远的影响力。全诗4节14行。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