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文学的功与过 : 王文兴著。初载1978年2月号台湾《夏潮》杂志。本文是乡土文学论战中极有代表性的长篇论文之一。全文2万余言,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谈文学观,第二部分谈社会观。第一部分包括 “写实主义与乡土文学” 、“普罗文学交了白卷”、“赞成乡土文学的创作但反对它的理论”、“乡土文学的四大缺点”、“美感经验是中立的文学”五个小节。重点是批评“乡土文学的论调有四项缺点。第一,他们认为,所有的文学必须以服务社会为目的”。作者提出乡土文学的 “第二个缺点,我认为是力求简化的缺点”作者认为 “根本没有雅俗共赏的文学存在”,主张 “让高水准的文学适合于高水准的读者,让较低水准的文学适合较低水准的读者”。作者提出乡土文学的第三个缺点“就是公式化的这种要求。这种服务社会的文学,往往要求作家必须只歌颂劳苦大众,而要攻击属于非农工阶级的其他阶级……公式化可以说是文学的头号敌人,文学和公式化绝对是誓不两立”。作者批评乡土文学的第四点是“社会意识的文学的一种近乎蛮不讲理的排他性。他们认为,除了乡土写实以外,大概别无其他文学”。作者在本文的第二部分论及台湾社会问题时,提出了他的十大观点: “我反对的是新义和团思想”、“外来的投资是巨惠,不是侵略”、“应该容许贫富不均的现象存在”、“把美、日帝国主义清出去我们靠什么来过活?”、“主权何旁落之有?”、“台湾农业并没有凋蔽,农民也未受到剥削”、“加速工商业发展才是上策”、“反对西化便是反对文化”、“文化侵略和政治侵略不能算侵略”、“民族本位思想充满矛盾、混乱和不通”。作者在本文最后表示反对“打击此地一切描写乡土的作品”,认为“乡土文学是应该站起来自卫,一方面要摆脱工农兵文学理论的影响。二方面也要抗拒某些过分保守的势力对他们所做的不明究理的伤害”。
《中国乡土小说选》:何积全等编选。贵州人民出版社1986年7月版。79万字。2册。选编中国“五四”以来各个时期的着名作家的乡土小说。上册选鲁迅的《故乡》、茅盾的《春蚕》、蹇先艾的《水葬》、裴文中的《戎马声中》、..
《英雄的乡土》:晋庆玉着。贵州人民出版社1976年3月版,1977年10月版。32.5万字。长篇小说。通过深入敌后、智取炮楼、打击杆子会、活捉马蜂王等一系列紧张惊险的情节,生动地描写了鲁西南地区以石强、鲁兵为首的一支抗日游..
《中国现代乡土诗史略》:潘颂德着。延边大学出版社1990年8月版。17.6万字。共4章。一、滥觞期——“五四”时期的乡土诗,分析刘半农、刘大白、康白情的乡土诗;二、充实期——20年代的乡土诗,分析“文学研究会”诗人、“湖..
出版时间:1989-10 文学来自社会反映社会 : 陈映真著。初载于1977年7月1日《仙人掌》杂志,是对当时台湾文学从“全盘西化”到回归民族与乡土的思潮中起重要影响的文章。文章首先在“文学和社会”一节中提出“文..
出版时间:1989-10 “乡土文学”的盲点 : 许南邨(陈映真)著。初载于1977年6月号《台湾文艺》杂志。本文首先肯定叶石涛《台湾乡土文学史导论》是“自五十年代以来已不得一见的,运用了新的历史科学以讨论文学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