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琪的雕像 : 散文。胡品清作。初收1974年三民书局初版。《芭琪的雕像》。这是一篇记人散文。作品中的“她”工作勤奋,却孤独得给你一种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印象。作者写道:我们虽然邻室而居,但有时一连好几天都不相见,不交谈。“她”的英文名字是芭琪。一天深夜,“她”没头没脑地向 “我”说: “哎,我的雕像有裂痕了,以后你千万不要动它,否则它会碎成片片,象经过风化而剥落的石膏像。” “她”把自己的客厅布置得很高雅,但“我”从未见过她屋子里有什么雕像,从不知道她是雕塑家,从没有看见过她的雕像,更别说动它了。“我”把“她”的笑声和许多事物联想到一起: 不食烟火,不见访客,不拿起电话听筒,让那盆赠花留在大门外,把自己囚禁在黑暗中,“她”的雕像以及“她”的自称为雕塑家。是的,“她”从前常常给“我”讲许多关于疯人的故事。在那些故事中,疯子常常自视为另一个人或是自视为一件东西。如今她自视为雕塑家,而她并不是。只凭这一点我就肯定她失去了理性。我拨电话让她住进医院。一连十三个星期,我每天去医院看她。在弥留的时刻里,她仍然嚷着要她的分裂了的雕像。事后,我为她整理遗稿,有一篇的题目是碎片,因为其中曾说及雕像,我把它录下作为这篇纪念文字的尾声。
散文所写的“芭琪的雕像”,是象征性的,影射着某种病态的畸形的失却理智的东西。文章蕴含着一种人生的孤独感与无常感,显现出比较浓厚的存在主义的色彩。
出版时间:1989-10 我藏书的小楼 : 散文。胡品清作。收入台北洪范书店1981年版《中国近代散文选》。文章说,楼,这个富于诗情画意的字是中国文学的专利品,尤其是专属于诗的,会引起诸多美丽的奇妙的联想。文章列举..
出版时间:1989-10 杞人忧天录 : 散文。吴鲁芹作。收入台北尔雅出版社1984年1月初版 《中国现代文学选集·散文》。作者说: 我亦常怀千岁忧。我之担忧发愁,多少是属于无我的境界,我担忧的往往是某一种现象,而这..
出版时间:1989-10 来台后二十四快事 : 散文。林语堂作。收入台北巨人出版社1972年1月版。《中国现代文学大系·散文》第1辑。文中说:金圣叹批西厢,拷艳一折,有三十三个“不亦快哉。” 仿此,“我”也来写来台以..
出版时间:1989-10 “纯真”好 : 散文。子敏作。初收台北纯文学出版社出版作者散文集《和谐人生》,后收入香港晓林出版社出版的《台湾十大散文家选集》。作者以议论开头:智慧高的人,从生活中吸收种种的养分,保持..
出版时间:1989-10 没有爱 : 散文。王鼎钧作。收入台北巨人出版社1972年1月版《中国现代文学大系·散文》第2辑。作者写道:有一本书上写满了爱;当我从书架上找到它时,它几乎已被厚厚的灰尘掩埋;拂去灰尘,灰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