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活动:审美反应理论》

    《阅读活动:审美反应理论》 : 联邦德国文学批评家伊塞尔阐述接受美学的重要著作。1978年出版。全书分为4章。作者称这部著作研究的中心是阅读活动,他把阅读看作由文本和读者构成其两极的传达过程。在此文本是与文学作品或审美对象有区别的概念,它只具备了成为审美对象的可能性,它的效用结构与读者的反应结构结合才形成文学作品。文本本身具备了允许读者个人的多样性实现的可能,使得读者在不同阅读中体验到不同审美经验的不仅仅是审美主体的创造性。作者提出“文本节目”和“文本策略”两个概念说明文本和社会生活、时代精神之间的关系,前者“是由各种从社会体系和文学传统中选配的材料制成的”,但它们已离开了原有的思想体系和观念结构,重新组合成一个新的有机整体,否定了材料原有的效用,因而,与流行的观念思想模式中没有对等的实证关系,而批评家亦不能用它们原有的观念形态的模式去实证文学作品;后者则是节目组织的结构,决定“节目的不同成分之间的连结环节”,为节目和审美主体安排提供“会晤点”。作者认为文本的含义并非固定和既定的东西,而是包含在文本中的可能性中,有待读者挖掘整理的东西,而“含义”与“意义”不是一回事,“意义是读者对含义的消化”。文本的含义可分为封闭的和披露的两个层次,封闭的含义是暗示的,由作家在创造中预构并有待于阅读来实现,披露的含义则是直接的,二者分别刺激和控制读者的想象活动。他分析了阅读活动与其他艺术欣赏活动的不同,它没有如看画或电影时每一瞬间都是一种直接的整体观照、把握的可能性,它只是在时间的流状中将文本内容逐步披露,只有经由读者的“视点和视境结构”对各个片断的组织才能得到整体的画面。由于读者沿时间顺序介入文本之中进行建设和创造,被他创造的东西又重新作为审美“客体”出现在自己面前,在阅读活动中的文本与作者之间便没有一种明确的主客体关系,阅读把握的对象很难从中划出主客观的界线。事实上,文本的效果和读者反应之间信息是双向流动的。伊塞尔在重视读者介入文本参预创造的同时,也注意到了文本对之的限制作用。文本作为“略图格局”对读者在创造活动中扮演的角色作出了规定。参见“伊塞尔”。

为您推荐

活动画面的艺术

出版时间:1993-09 活动画面的艺术 : 美国林赛(Vachel Lindsay,1879~1931)著。林赛是美国芝加哥派著名诗人,他的诗歌的革新精神和民主精神,使他敏感地意识到电影这一门新兴艺术的价值与广阔前景。早在1913年,他就..

电影:语言体系还是语言活动

出版时间:1993-09 电影:语言体系还是语言活动 : 法国麦茨(Christian Metz,1930~ )著。麦茨是当代相当活跃的电影符号学理论家。他的这篇著作是以索绪尔的符号学为依据来进行电影研究的最早成果。作者认为电影是..

社会—文学—阅读

社会—文学—阅读 : 接受美学理论著作。M·瑙曼著。发表于1976年。M·瑙曼(Manfred Naumann,1925— ),民主德国文艺理论家,1954年获文学博士学位,1963年晋升教授,1984年任民主德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全书共6章,约..

现实中和艺术中的审美

阅读活动

阅读活动 : 关于接受美学理论的著作。W.伊瑟尔著。1978年美国霍布金斯大学出版社出版。W. 伊瑟尔(Wolfgang Iser,1926— ),德国文艺理论家,康士坦茨学派奠基人之一。60年代在海德堡、康士坦茨大学任教,70年代以后在美..

论审美趣味的标准

出版时间:1993-09 论审美趣味的标准 : 英国哲学家休谟(David Hume,1711~1776)著。-译《论趣味的标准》,1757年出版。其主旨是驳斥相对主义,讨论审美趣味或审美鉴赏的相对性和绝对性问题。休谟认为:美不是客观存..

审美教育书简

出版时间:1993-09 审美教育书简 : 德国诗人席勒(Friedrich Schiller,1759~1805)著。该书又译《美育通信》或《美育书简》。它包括27封信,最初是作者于1793年写给丹麦王子奥古斯丁公爵的。1794年信被火焚,作者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