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批评原理》

    《文学批评原理》 : 瑞恰兹著,1924年出版。此书被西方批评界誉为现代文学批评尤其是英美新批评的开山之作。英国学者戴维·罗比评价它“为开展严格的文学批评创立了一个系统的理论框架。”全书共35章。在《序言》中,作者指出“批评就是努力区分各种经验,并且评价这些经验。”“批评理论所赖以建立的两个支柱就是对价值的描述和对交流的描述。”这两个问题构成了此书的讨论的中心,作者依次对它们进行了论述。价值与经验是相互关联的,因此,作者在指出现代美学逃避对价值的思考这个严重弊病后,接着指出所有现代美学都建筑在下述假设上,即认为有一种独特的审美经验,这种假设是虚幻的,它是抽象的探讨真、善、美的方式导致的结果。在他看来,审美经验与其他日常经验并没有根本的差别,它们之间存在的区别主要在前者是对后者(“普遍经验”)的发展,是后者“更精致的组织”,它更复杂一些,在成功的欣赏中,它显得“更加和谐统一”。瑞恰兹更进一步指出,假设有一种独特的审美经验,随之很容易假设有一种独特的价值,这种看法是错误的。它之所以产生,是因为对语言的使用不当。人们往往以一种省略的方式来讨论作品,如说某物造成某种经验,这个陈述暗示此物具有某些特性。批评家应更进一步证实他的心理效果是由对象的某些具体特性所造成的,这样既指出它给人的影响又指出关于它的某种特性,才能达于一种更为圆满的批评。瑞恰兹把价值归于对人欲望的满足,他认为艺术经验是“经验的造型”,从中心理“冲动的发展和综合达到了极点”,日常生活的种种顾虑和限制束缚着冲动,使冲动系统的范围与复杂性缩小和减少,在艺术的“想象的经验之中”,这些障碍消除了。人们通过艺术接受这种经验:冲动获得条理化。而伟大的艺术之所以独具价值,原因就在此。艺术的功用也就在于它能使我们的冲动条理化,经验秩序化。通过其他心灵的影响,我们的经验从混乱状态进入有组织状态,“艺术”就是传播这些影响的主要手段”,它是“交流活动的最优越形式,”在此,瑞恰兹开始论述第二个问题。他分析了艺术交流的特点,认为语言的科学用法主要用来指涉事物,语言的情感用法则用来表示这种指涉带来的情感和态度的效果,两种不同的语言用法具有显然不同的交流特征。由此,他认为文学的真,在其讲述的事情的可接受性,而不在这些事情与其本事的联系。作品所写的事情,只要能与其他经验吻合、激起我们的反应,它就是真的。瑞恰兹明确地提出了一位优秀的批评家所应具备的条件:“第一,他必须善于准确地体验与艺术作品相关的心灵状态。第二,他必须能够区分经验之间不甚明显的特征。第三,他必须对价值具有稳健的判断。”他还具体地分析了读一首诗的时候心理反应的可能的几种情况。最后,他强调了情感在艺术理论中的重要位置,因为情感标志态度。而诗所激发的态度是所有经验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态度价值则基于诗的肌质和形式。

为您推荐

《陈伯吹儿童文学奖得奖作品集刊(10)》

《陈伯吹儿童文学奖得奖作品集刊(10)》:杜淑贞等着。少年儿童出版社1992年4月版。17.7万字。收辑1990年获得“陈伯吹儿童文学奖”的作品27篇。小说有杜淑贞的《十二岁的故事》、海笑的《那年我十六岁》等3篇;故事有石·..

《蒙古族儿童口头文学选编》

《蒙古族儿童口头文学选编》:舍·宝音涛克涛夫等编。内蒙古教育出版社1990年4月蒙古文版。74万字。2册。上册收入摇篮曲、绕口令、谜语、儿歌、儿童诗、斗智词、三句格言、游戏词、好来宝、格言、谚语、训词、祝词、赞..

《1979—1989上海儿童文学选》

《1979—1989上海儿童文学选》:少年儿童出版社编选。少年儿童出版社1990年1月版。53.3万字。收辑110位作家的短篇儿童文学作品,包括小说、故事、散文、报告文学、童话、寓言、诗、科学文艺、剧本,低幼文学等。分为7辑,各辑..

《中国现代儿童文学选·小说、散文卷》

《新时期儿童文学优秀作品选》

《新时期儿童文学优秀作品选》:中国作家协会湖北分会、湖北省少年儿童文学会编。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1989年3月版。25万字。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有21篇,是中国作协湖北分会评选出的“湖北省1980-1985儿童文学优秀作品”获奖..

《中国现代作家儿童文学精选》

《中国现代作家儿童文学精选》:王泉根主编。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1989年7月版。58万字。收录从20世纪初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116位作家的130件代表作品。其中包括梁启超、黄遵宪、沈心工、孙毓修等中国现代儿童..

《着名作家幼儿文学作品选》

《着名作家幼儿文学作品选》:严文井等着。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1989年4月版。42万字。分15集。已陆续出版13集,计划1995年出齐。已出版的有《小花公鸡》(严文井着)、《哈哈笑的小喜鹊》(金近着)、《小铅笔历险记》(贺宜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