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斯彼洛夫

    波斯彼洛夫 : 苏联文艺理论家与美学家。1925年从莫斯科大学毕业,1929年从该校研究生院毕业。1930年任莫斯科大学副教授,曾执教于文学研究院、哲学研究院。1938年任莫斯科大学教授,此后长期领导过该校俄罗斯语文系文艺理论教研室的工作。20世纪20年代后期,他曾依附以彼列维尔泽夫为代表的文学理论中的庸俗社会学派。20年代末此派受到批判。30年代波斯彼洛夫努力清除自己所受影响,以后的几十年里,他一直致力从社会意识形态的方法论角度,建立自己的文艺理论体系。由于他的理论阐发比较严密,观点自成一家,有着鲜明的方向,使用的方法前后一致,被认为是苏联文艺理论科学中的“波斯比洛夫学派”。波斯彼洛夫著述甚丰,包括: 《文学理论》 (1940)、《十八—十九世纪俄国文学中的问题》(1945,是他的博士论文)、《果戈里的创作》(1953)、《论艺术本性》(1960)、《十九世纪俄国文学史》第二卷第一部(40—60年代),(1962)、《审美和艺术》(1965)。进入70年代后他出版了几部专著:《文学风格问题》、《文学的历史发展问题》、《艺术言语》、《抒情诗》(1970—1976)。1976年他主编与参加写作的《文艺学引论》出版,1978年出版《文学理论》,1983年出版《方法论和诗学问题》。其中,《审美与艺术》和《文学原理》皆被译为中文出版(前者译名《论美和艺术》)。而《文艺学引论》和《文学原理》两部著作,全面阐明了他的文学理论观点和方法论。《文学原理》不再如苏联传统的文艺学那样以“形象”或“形象性”为理论核心,而以“意识形态性”为理论核心,把艺术的本质归为“意识形态本性”,以此阐述文学的特征,并论述了文学发展的历史规律,其影响比较广泛。

为您推荐

万斯洛夫

万斯洛夫 : 苏联当代美学家、苏联艺术科学院造型艺术理论和历史研究所的副所长。他特别重视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在美学上的指导意义。在美的本质问题上,他认为美是社会—历史的,而不..

巴赫金

巴赫金 : 苏联文艺学家、艺术理论家。毕业于彼得格勒大学语文系。1920年开始从事文学工作。著有论述叙事诗、长篇小说、艺术形式、内容和语言等历史及理论方面的著作,阐述诗学范畴的哲学意义(包括..

爱默生

爱默生 : 美国思想家、诗人和文艺批评家。超验主义代表人物。生于波士顿的一个牧师家庭,毕业于哈佛学院和哈佛神学院。做过牧师,后离职到欧洲旅行,与柯勒律冶、华兹华斯、卡莱尔交往甚密,深受英、..

杜勃罗留波夫

别林斯基

别林斯基 : 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文学批评家、哲学家、政论家。1811年6月11日生于斯韦阿博尔格城。父亲曾任军医。1829年进入莫斯科大学语文系学习,组织过进步学生文学团体。1832年,校方以长期患病..

黑格尔

黑格尔 : 德国绝对唯心主义者,最后一位现代伟大哲学体系创始人。生于斯图加特。大学毕业后任家庭教师。1801年起历任耶拿大学讲师,海德堡大学教授,柏林大学教授。一度受康德宗教思想影响,以宗教为..

德里达

德里达 : 法国后结构主义哲学家、文学理论家、符号学家。曾在巴黎高等师范学校学习,后任该校哲学系教授。他围绕语言文字问题批判了索绪尔、列维—斯特劳斯等结构主义代表人物,并由此出发攻击西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