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里达

    德里达 : 法国后结构主义哲学家、文学理论家、符号学家。曾在巴黎高等师范学校学习,后任该校哲学系教授。他围绕语言文字问题批判了索绪尔、列维—斯特劳斯等结构主义代表人物,并由此出发攻击西方哲学传统中的“逻各斯中心主义”,它把语言文字仅仅看成思想的外在形式,而德里达则认为声音和文字之间并没有等级的高下,口说与笔写的字皆为能指,都在差异中成立。他对语言符号的理解在文学理论和批评领域发生了较大的影响。在他看来,符号总是在与别的符号相对立和比较中显出意义,借助别的符号界定自身的意义,并被它们在自身留下印迹,而任何作品中的符号总是与未来作品中出现的其他符号相关联,所以任何作品的本文都与别的本文互相交织,没有任何文本是真正独创的,所有本文必然都是“互文”,这样,他最终得出结论:文学作品的意义总是超出本文范围,不断变动游移,语言符号系统没有固定的结构,呈现为各成分互相变化流通的网络状。进而,德里达否认作品的封闭性和终极意义的存在,肯定作品本文所提供的各种意义的可能性是语言的解放,“为表意活动的游戏开辟了无限境地”。他的著述甚丰,主要著作有《人类科学话语中的结构、符号和游戏》(1970)、《论散播》(1972)、《论文字学》(1976)、《文字和差异》(1978)、《类型的法则》(1980)等。

为您推荐

万斯洛夫

万斯洛夫 : 苏联当代美学家、苏联艺术科学院造型艺术理论和历史研究所的副所长。他特别重视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在美学上的指导意义。在美的本质问题上,他认为美是社会—历史的,而不..

巴赫金

巴赫金 : 苏联文艺学家、艺术理论家。毕业于彼得格勒大学语文系。1920年开始从事文学工作。著有论述叙事诗、长篇小说、艺术形式、内容和语言等历史及理论方面的著作,阐述诗学范畴的哲学意义(包括..

别林斯基

别林斯基 : 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文学批评家、哲学家、政论家。1811年6月11日生于斯韦阿博尔格城。父亲曾任军医。1829年进入莫斯科大学语文系学习,组织过进步学生文学团体。1832年,校方以长期患病..

黑格尔

罗伯—格利叶

罗伯—格利叶 : 法国小说家、文艺理论家,“新小说派”的创始人和重要代表作家。毕业于巴黎国立农学院,曾以农业师身份任职于国家统计局和殖民地区瓜果蔬菜研究院。50年代初开始发表作品,1955年进入..

施克洛夫斯基

施克洛夫斯基 : 苏联文艺学家,作家,文艺理论中的形式主义流派的创始人之一。生于教师家庭,肄业于彼得堡大学语文系。1914年开始文学研究活动,与未来派接近,并根据未来派的文艺实践,同年发表评论《..

斯托洛维奇

斯托洛维奇 : 苏联第三代美学家。新的审美学派的主要代表。塔尔图大学教授。在50年代开展的关于审美本质的大讨论中,他提出审美属性概念,并把它与价值属性作了区分。他认为审美属性是自然物质的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