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出水与错采镂金

    芙蓉出水与错采镂金 : 南朝人品评诗歌风格的用语,也指六朝时两种盛行的审美倾向。钟嵘《诗品》引汤惠休语:“谢(灵运)诗如芙蓉出水,颜(延之)诗如错采镂金”。又《南史》载:“延之问鲍照己与谢灵运优劣,照曰:‘谢公诗如初发芙蓉,自然可爱;君诗如铺锦列绣,亦雕缋满眼’。延之终身病之”。“芙蓉出水”比喻自然清新,“错采镂金”比喻雕琢华艳。从颜延之自己的态度(终身病之)来看,六朝人更倾向于“芙蓉出水”之美。大抵魏晋以前,“错采镂金”之美略占主导倾向,诸如春秋时期的青铜器、宫室建筑、汉代的辞赋等等,魏晋以降,此风犹存,如骈文的出现就是一个标志。但也就在六朝,“错采镂金”之美盛极而衰,让步于“芙蓉出水”之美,而在唐代发展到极致。这两种美,在整个美学史上始终并存,此消彼涨。这两句诗歌评语还代表了中国古典诗歌批评的一种倾向,即以形象化的语言来描述诗歌的不同风格特征。

为您推荐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五言绝句,刘长卿作。这首诗以时间为顺序,写旅客的所感所见所闻,构成一幅旅客暮夜投宿,山家风雪人归的寒山夜宿图。诗一开始以“日暮苍山远”五字勾勒出一个暮色苍茫、山路漫长的白描画,使人联想到旅客..

《芙蓉镇》

《芙蓉镇》:长篇小说。古华著,发表于《当代》1981 年第 1 期,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1 年出版。小说以农村青年妇女胡王音悲欢离合、坎坷曲折的生活遭遇为主要线索,描绘农村各色人等从六十年代初到七十年代未这一历史时期中不..

《芙蓉楼》

《芙蓉楼》:戏曲。清张衢撰。二卷五十出。衢字越西,号晴斋,又号病痱道人,浙江萧山人。工书画,诗辞古文,宗法晋魏。尝客都中,填南北曲有名,京师鞠部争演之。寿逾八十。有《贤贤堂诗文集》、《信芳录》等。此剧成书于咸丰间,演余..

《芙蓉山馆词》

芙蓉镇(文学)

芙蓉镇:长篇小说。古华着。发表于《当代》1981年第1期,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初版。写湘、粤、桂交界处的芙蓉镇上摆米豆腐摊的“芙蓉姐”胡玉音勤劳致富,在“四清”运动中被整得家破人亡,十年动乱中她与摘帽右派秦书田相..

《出水芙蓉图》

《出水芙蓉图》 : 吴炳(传)作。绢本,设色。纵23.8厘米,横25厘米。故宫博物院藏。此图为扇面画,绘盛夏荷塘一角,红莲盛开,在绿叶的衬托下,红莲娇艳欲滴,给人以强烈的视觉感受。画家采取没骨画法,全以色彩表现..

《芙蓉锦鸡图》

《芙蓉锦鸡图》 : 赵佶作。绢本,设色。纵81.5厘米,横53.6厘米。故宫博物院藏。图画一只锦鸡落在芙蓉花枝上。锦鸡凝神仰望上方飞舞的两只彩蝶。画面右上方作者题诗一首:“秋劲拒霜盛,峨冠锦羽鸡。已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