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 孔子对《诗经·关睢》的评语,体现了孔子的“中和”审美观。语出《论语·八佾》:“子曰:《关睢》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孔安国注:“乐不至淫,哀不至伤,言其和也。”朱熹注:“淫者,乐之过而失其正也:伤者,哀之过而害于和也。”淫是过分、放纵之意。孔子认为,《关睢》无论是表现欢乐之情还是表现哀伤之情都没有超出应有的限度,因而是可取的。“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是孔子中庸哲学在文艺批评中的体现。孔子主张“过犹不及”,要求扣其两端而予以折衷,反映到审美观上,则是主张“中和之美”。作为一个艺术原则,“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积极之处在于要求艺术所表现的情感是一种有节制的情感,而不是放纵地发泄;在于强调艺术中各种对立因素恰到好处的统一,如刘勰讲的“酌奇而不失其真,玩华而不坠其实”(《文心雕龙·辨骚》)。其消极之处则是以封建伦理道德来从内容上规范诗歌,在表现形式上也单纯强调含蓄、委婉、含而不露,从而使诗歌缺少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

为您推荐

批评的思想标准

批评的思想标准 : 文学批评中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政治倾向进行分析、衡量的标准和尺度。思想标准所要衡量的是一部作品所显示出来的政治思想观点、道德感情倾向、对社会生活的评价等是否符合本..

雕琢复朴

雕琢复朴 : 庄子提出的重视自然之美的命题。语出《庄子·山木》;北宫奢替卫灵公铸钟,三月便做成上下二层的钟架,当别人问他“何术之设”时,他总结道:“既雕既琢,复归于朴”。意思是人为的雕琢应符..

文质彬彬

文质彬彬 : 孔子关于文学内容和形式关系的论述。语出《论语·雍也》:“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孔子这里本是就人的修养而言。按照董仲舒的解释,质者志也,指的是人所具..

美学的批评

兴、观、群、怨

兴、观、群、怨 : 孔子关于诗歌社会作用的完整概括。语出《论语·阳货》:“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所谓“兴”,孔安国注..

历史的批评

历史的批评 : 也称社会的批评,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要求之一。要求将文学作品放到一定的历史范围和社会环境之内,从社会要求的角度来看文学的社会意义和历史价值,看它在多大程度上反映了时代的精神..

心听神遇

心听神遇 : 庄子提出的对道的把握方式,借指对审美对象的直觉领悟。语出《庄子·人世间》:“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耳止于听,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庄子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