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听神遇

    心听神遇 : 庄子提出的对道的把握方式,借指对审美对象的直觉领悟。语出《庄子·人世间》:“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耳止于听,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庄子认为,要想认识道,把握道,首先必须消除自己心中的种种欲念,无功利得失的考虑,才有可能用心灵去体悟道,获得自由。《养生主篇》记庖丁解牛,技艺达到极境时的感受:“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枝经肯綮未尝微凝,而况大軱乎?”这里说的“以神遇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正是一种凭直觉去把握对象的方式。这是一个高度自由的境界,达到这个境界需要长期的努力,而在这个境界所获得的自由却难以言传。艺术创作达到炉火纯青时的感受,也当和此相似。这是艺术创作中的非自觉性,一种从心所欲、纵任无方而又不逾矩的境界,是所谓“大匠语人规矩,而不能予人巧”的“巧”。这个“巧”,在庄子看来,是感官、理智所不能把握的,而只能凭直觉去体会,即“心听神遇。”这个见解,看似玄虚,其实是符合艺术创作的实际的。所以后来谈艺者多袭此说,如欧阳修论听琴:“弹虽在指心在意,听不以耳而以心”(《赠无为军李道士》);董棨论画说赏画须如庖丁解牛,“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养素居画学钩深》)。

为您推荐

美学的批评

美学的批评 : 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要求之一。要求以文学欣赏为基础,以对艺术形象的审美感受为出发点,按照文学创作的特殊规律,对文学作品进行艺术的审察。文学批评首先应该是美学的批评。因为文学..

兴、观、群、怨

兴、观、群、怨 : 孔子关于诗歌社会作用的完整概括。语出《论语·阳货》:“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所谓“兴”,孔安国注..

历史的批评

历史的批评 : 也称社会的批评,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要求之一。要求将文学作品放到一定的历史范围和社会环境之内,从社会要求的角度来看文学的社会意义和历史价值,看它在多大程度上反映了时代的精神..

共鸣

文学批评

文学批评 : 根据一定的哲学思想、社会理想、政治观点、道德观点和文艺观点对各种文学现象的研究、分析和评价的科学。文学批评与文学理论、文学史同属文艺学的范畴。文学批评以文学欣赏为基础,同时..

诗言志

诗言志 : 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家对诗歌本质的认识。先秦时期的文献如《尚书》、《左传》、《庄子》等都提到这一观点。《尚书·尧典》道:“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这大概是有关“诗言志”的最..

文学流派

文学流派 : 在一定历史时期,文学见解和风格近似的作家自觉或不自觉的结合。流派有以题材分的,有以风格分的,有以创作主张分的,有以创作方法分的,还有以地名分的。有的是当时自觉提出来的,有的则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