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戏

    南戏 : 即“戏文”。是宋、元时用南曲演唱的戏曲形式,由宋杂剧、唱赚、宋词以及里巷歌谣等综合发展而成,初亦称“温州杂剧”、“永嘉杂剧”。是中国戏曲最早的成熟形式,对明清戏曲影响很大。剧本今知有170多种,但全本现传的仅有《小孙屠》、《张协状元》、《拜月亭》、《琵琶记》等,且多经明代人改编。在体制上,南戏比较灵活自由,一本戏的出数可短可长,无严格的宫调要求,一出中可押多韵。在角色分派上,南戏可分“生”、 “旦”、“外”、“贴”、“丑”、“净”、“末”。登场的角色皆可歌唱,不限定一人主唱,亦可二人互唱,数人合唱。第一出戏一般称为“题目开场”,用诗或曲道出故事大纲。与北曲杂剧相比,南戏的音调节奏大多舒缓婉转。在元、明之交的南戏,有时亦插用北曲。南戏在流行过程中,在不同的地区出现不同的声腔,如弋阳腔、余姚腔、海盐腔、昆山腔等等。

为您推荐

《南戏新证》

《南戏新证》:刘念兹着。中华书局1986年11月版。29.5万字。全书12章,为“南戏概说”、“南戏的产生”、“南戏的发展”、“南戏的流变”、“南戏总目”、“福建遗存宋元南戏剧目”、“福建遗存元明南戏剧目”、“福建南..

南戏之祖

南戏之祖:对元末明初戏曲作家高明所着《琵琶记》的誉称。高明(约1307-1371)字则诚,自号菜根道人,浙江瑞安人。该戏是作者根据民间流传的南戏《赵贞女蔡二郎》改编的。作者基于“不关风化体,纵好也徒然”的创作思想,对原作在..

中国最早的南戏叙录

中国最早的南戏叙录:是明代徐渭所着的《南词叙录》。徐渭(1521-1593),字文长,浙江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人。全书1卷,记载有南戏剧本60余种,其中大部分都是元代的作品。书中还对南戏的源流及发展情况进行了记述,并对南戏的风..

四大南戏(荆拜刘杀)

南戏

南戏: (1)又称南曲戏文。 (2)它原是宋代以来南方浙、闽一带的民间小戏,在其形成发展过程中,吸收了大曲、诸宫调、滑稽戏等民间说唱技艺,以及宋杂剧表演故事的形式,故开始称“永嘉杂剧”或“温州杂剧”。 (3)元灭宋统一中国后,逐渐..

南戏

南戏 : 宋代出现的戏曲样式。一称戏文,又名温州杂剧。它的曲调由宋词、唱赚和民间小曲综合发展形成,在表演艺术上以民间歌舞戏为基础,间受宋杂剧的影响。流行于中国东南沿海一带。它的产生年代有二说。明代祝允..

元代南戏

元代南戏 : 元代南曲戏文的简称。北宋末、南宋初产生于浙江温州。据祝允明《猥谈》、徐渭《南词叙录》载,宋时,南戏又称"温州杂剧"、"永嘉杂剧"、"鹘伶声嗽"等。   南戏是中国最早成熟的戏曲形式。它熔歌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