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念兹着。中华书局1986年11月版。29.5万字。全书12章,为“南戏概说”、“南戏的产生”、“南戏的发展”、“南戏的流变”、“南戏总目”、“福建遗存宋元南戏剧目”、“福建遗存元明南戏剧目”、“福建南戏特有剧目”、“南戏剧本题材与形式特点”、“南戏的曲牌及其遗存情况”、“南戏音乐的特征”、“南戏的演出排场及其它”。书后附录“福建古典戏曲调查报告”、“南宋饶州瓷俑小议”、“嘉靖写本〈琵琶记>校录后记”、“宣德写本〈金钗记〉校后记”4篇文章。
《南戏新证》
《南戏新证》:
刘念兹着。中华书局1986年11月版。29.5万字。全书12章,为“南戏概说”、“南戏的产生”、“南戏的发展”、“南戏的流变”、“南戏总目”、“福建遗存宋元南戏剧目”、“福建遗存元明南戏剧目”、“福建南戏特有剧目”、“南戏剧本题材与形式特点”、“南戏的曲牌及其遗存情况”、“南戏音乐的特征”、“南戏的演出排场及其它”。书后附录“福建古典戏曲调查报告”、“南宋饶州瓷俑小议”、“嘉靖写本〈琵琶记>校录后记”、“宣德写本〈金钗记〉校后记”4篇文章。
南戏之祖:对元末明初戏曲作家高明所着《琵琶记》的誉称。高明(约1307-1371)字则诚,自号菜根道人,浙江瑞安人。该戏是作者根据民间流传的南戏《赵贞女蔡二郎》改编的。作者基于“不关风化体,纵好也徒然”的创作思想,对原作在..
中国最早的南戏叙录:是明代徐渭所着的《南词叙录》。徐渭(1521-1593),字文长,浙江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人。全书1卷,记载有南戏剧本60余种,其中大部分都是元代的作品。书中还对南戏的源流及发展情况进行了记述,并对南戏的风..
四大南戏(荆拜刘杀):是元末明初南戏的代表作,简称“荆、刘、拜、杀”。是《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杀狗记》四部南戏的合称。这四部戏体现着南戏的发展变化,“四大南戏”中的三个剧本都有传说中的作者,表明文人在南..
南戏 : 宋代出现的戏曲样式。一称戏文,又名温州杂剧。它的曲调由宋词、唱赚和民间小曲综合发展形成,在表演艺术上以民间歌舞戏为基础,间受宋杂剧的影响。流行于中国东南沿海一带。它的产生年代有二说。明代祝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