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戏之祖

南戏之祖:

对元末明初戏曲作家高明所着《琵琶记》的誉称。

高明(约1307-1371)字则诚,自号菜根道人,浙江瑞安人。该戏是作者根据民间流传的南戏《赵贞女蔡二郎》改编的。作者基于“不关风化体,纵好也徒然”的创作思想,对原作在内容上作了较大改动。该剧一反原作弃亲背妇终遭雷击的结局,把蔡伯喈塑造成良夫孝子,进行封建道德说教。

剧中也成功地塑造了具有中国妇女传统美德的赵五娘的形象。作品展开了较为广阔的生活画面,充分暴露了贫富悬殊和苦乐不均的社会现实。

该剧语言朴实典雅,颇富文采。近代学者王国维称:“《琵琶记》自铸伟词,其佳处殆兼南北之胜。”它的问世使南戏在体制上臻于完备,是南戏由民间文学过渡到文人创作的转折点,为后来明传奇的产生和发展打下了基础。

故明魏良辅的《曲律》中评价它“虽出于《拜月亭》之后,然自为曲祖”。但是,由于作者主观意图与作品所反映的客观现实的矛盾性,使《琵琶记》一直成为剧坛上争论最多的戏剧作品之一。

为您推荐

四大南戏(荆拜刘杀)

四大南戏(荆拜刘杀):是元末明初南戏的代表作,简称“荆、刘、拜、杀”。是《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杀狗记》四部南戏的合称。这四部戏体现着南戏的发展变化,“四大南戏”中的三个剧本都有传说中的作者,表明文人在南..

南戏

南戏: (1)又称南曲戏文。 (2)它原是宋代以来南方浙、闽一带的民间小戏,在其形成发展过程中,吸收了大曲、诸宫调、滑稽戏等民间说唱技艺,以及宋杂剧表演故事的形式,故开始称“永嘉杂剧”或“温州杂剧”。 (3)元灭宋统一中国后,逐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