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韵

    和韵 : ①一种作诗方式。即依照别人诗中所用的韵作诗,近似唱歌的相和。大体有三种类型:一为依韵,与被和作品同在一韵,但不必用其原字;二为次韵,或称步韵,用所和诗的原韵原字,且先后次序亦须相同;三为用韵,用所和诗原韵原字,但不必依照其次序。②指韵文句中音调和谐,句末韵脚相叶。

为您推荐

义法

义法 : 中国古代对于文章写作的一种要求。“义法”一词,出于司马迁《史记·十二诸侯年表》:“约其辞文,去其烦重,以制义法”,指的是孔子写作《春秋》的褒贬原则与为文准则。宋代欧阳修在《代人上王..

赋得

赋得 : 凡摘取古人成句为题之诗,题首多冠以“赋得”二字。南朝梁元帝即已有《赋得兰泽多芳草》诗。科举考试中常用的试帖诗,因诗题多取成句,故题前均冠以“赋得”二字。应制之作或诗人集会分题也这..

试帖诗

试帖诗 : 诗体名。即“赋得体”,起于唐代,由“帖经”、“试帖”影响而产生,为科举考试所采用。多为五言六韵或八韵的排律,以古人诗句或成语为题,冠以“赋得”二字,并限韵脚,多歌功颂德之作。文人平..

进退格

尖叉

尖叉 : 作诗术语。指善于用险韵作诗。宋代苏轼曾作《雪后书北台壁二首》,其一尾联为“试扫北台看马耳,未随埋没有双尖”;其二末二句为“老病自嗟诗力退,寒吟《冰柱》忆刘叉”。用“尖”、“叉”二..

时文

时文 : 时下流行的文体。旧时对当时科举考试所采用文体的通称。如唐宋时用以称律赋,明清时用以称八股文。在北宋前期,杨亿、刘筠等人的骈俪文体风行一时,也称时文,欧阳修在《记旧本韩文后》曾说及..

拗体

拗体 : 作诗术语。指不依律、绝诗每句平仄规定的常格而加以变换的诗。“拗”主要指五言的第3字和七言的第5字的变换,有时也变换第2、4、6字的平仄。诗人中有故意为之者,以矫近体诗圆熟之弊。唐代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