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文学革命

    “五四”文学革命 : 指“五四”时期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的文学改革运动。1917年在《新青年》杂志上初步展开文学革命的讨论,1917年1月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主张冲破文言文和旧形式的束缚,把白话提到文学的“正宗”地位。1917年2月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力主文学内容和形式的全面改革,正式提出了文学革命的口号。随后钱玄同、刘半农、周作人等奋起响应,团结在《新青年》周围,积极参加文学革命运动。1918年以后,随着十月革命影响的扩大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文学革命体现出无产阶级思想领导的新的性质和特点。李大钊《什么是新文学》一文深入探讨了新文学的本质意义,鲁迅发表了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显示了文学革命的实绩。此后,新文学的理论探讨、文学创作及文学社团流派都得到了蓬勃发展:白话文的正宗地位得到了确立,出现了从内容到形式具有全新性质的小说、散文、诗歌和戏剧,文学社团蜂起,文学流派众多,外国进步文学也得到了广泛译介。“五四”文学革命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次伟大的根本性变革,它使中国文学从内容到形式都掀开了崭新一页。

为您推荐

《五四文学革命运动史论》

《五四文学革命运动史论》:刘中树着。吉林大学出版社1989年1月版。25.8万字。分“绪论”和上下2编。上编着重论述五四文学革命运动的性质和指导思想、五四文学革命运动兴起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根源以及五四文学革命倡..

新文化运动与文学革命的关系

新文化运动与文学革命的关系:新文化运动直接促成了文学革命,而文学革命又成为新文化运动最重要最有实绩的一部分,文学革命的性质与导向,成就与局限都与新文化运动息息相关。(1)蔡元培提出“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促进了“新思..

陈独秀《文学革命论》

陈独秀《文学革命论》:(1)1917年2月号《新青年》上,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表明了坚定的文学革命立场,文中提出“三大主义”作为“文学革命”的征战目标:“曰推倒雕琢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平民文学,曰推倒陈腐铺..

“五四”文学革命

文学革命论

文学革命论:1917年2月发表于《新青年》,表明了更坚定的文学革命的立场,明确提出"三大主义"作为新文学的征战目标。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平民文学;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

文学革命论(文学)

文学革命论:论文。陈独秀作。载于1917年2月1日《新青年》二卷六期。文中提出文学革命的三大主义“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推倒迂..

文学革命(文学)

文学革命:指“五四”时期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的运动。文学革命问题于1917年在《新青年》杂志上首先展开讨论,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和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是发难性文章。其后,鲁迅发表了《狂人日记》、《孔乙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