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屋檐下》

    《上海屋檐下》 : 中国剧作家夏衍的代表作之一。三幕话剧。写于1937年4、5月间。一名《重逢》。作者以“严谨现实主义”(《谈〈上海屋檐下〉的创作》)手法,通过一座弄堂房子里五户人家一天的经历,从上海市民的平凡生活中反映“大时代”(同上)。五户人家各有各的不幸:“李陵碑”老年丧子,施小宝流落风尘,黄家楣贫病交加,赵振宇的东天知命却止不住妻子的满腹牢骚。林志成一家则在一天之间,精神上经历了痛苦的煎熬。太太杨彩玉原是革命者匡复的妻子,八年前匡复被捕,她囿于生活所迫与匡复的朋友林志成同居。匡复的归来,使三人的灵魂在痛苦中反省。匡复灵魂的苦斗中终于做出了别离的选择,但林杨二人的心情,怕再难复平静,作品以“钉子越碰胆越大”, “联合起来救国家”的儿歌作结,冲破了“黄梅天”的郁闷阴晦,给人以鼓舞和勇气。作品在“横断面”的结构中广阔地展示了众多小人物的生活和心理。表面的平静之中蕴含着复杂而微妙的冲突。匡、林、杨之间没有大哭大闹的争吵,只有各自灵魂的痛苦的自我交锋。因此,匡复的出走不是一种简单化的大公无私的行为,而是一种满含矛盾和辛酸的崇高的选择,他在这选择之中完成了心灵的净化。至此,革命成了人道的最高表现。人物间语言的彼此穿插和交互影响,使该剧产生了类似交响音乐的立体效果,富有浓厚的象征抒情意味。《上海屋檐下》显示了作者独特的艺术风格。

为您推荐

上海屋檐下

上海屋檐下 : 三幕话剧。夏衍编剧。上海杂志公司1937年5月出版。剧本以时晴时雨的黄梅季节天气作背景,通过上海一弄堂里五户普通市民家一天的生活,描写抗战爆发前夕阶级压迫日深、民族危机日重的社会现实,反映了一群..

《上海屋檐下》

《上海屋檐下》:三幕话剧。夏衍著。作于 1937 年。作品截取抗日战争前夕上海小市民生活的一个横断面,错综地展现了住在同一弄堂里的五户人家一天的生活图景,真切地反映了抗战前夕上海市民的痛苦生活。透过都市的一角,深刻..

《上海屋檐下》

《上海屋檐下》 : 中国剧作家夏衍的代表作之一。三幕话剧。写于1937年4、5月间。一名《重逢》。作者以“严谨现实主义”(《谈〈上海屋檐下〉的创作》)手法,通过一座弄堂房子里五户人家一天的经历,..

《夜上海》

上海屋檐下(又名《重逢》)(文学)

上海屋檐下(又名《重逢》):三幕话剧。夏衍着。1937年5月上海杂志公司初版。小学教员赵振宇一家四口挤在灶披间里,靠一点微薄薪金艰难度日;大学毕业的黄家楣失了业,穷愁潦倒,黄父从乡下满怀希望来看孙儿,夫妻俩只能用借债、..

90上海儿童文学研讨会

90上海儿童文学研讨会:由少年儿童出版社和中日儿童文学交流上海中心联合举办的“’90上海儿童文学研讨会”,于1990年11月12日至16日在上海教育国际交流中心召开。来自全国各地22个省市自治区的110位作家、理论家、出版..

中日儿童文学交流上海中心

中日儿童文学交流上海中心:1988年9月,由陈伯吹、李楚城、任大霖、任溶溶、李仁晓、郑马、张锡昌等七人发起,次年3月中旬在上海成立。3月13日举行成立大会,到会会员50多人,来宾100多人,日本松居直先生、中由美子女士专程从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