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中庸辑略:宋石编,朱熹删定。
二卷。石,字子重,号克斋。新昌人。绍兴十五年(1145)进士,官至太常主簿,出知南康军。
宋儒研求性道,《中庸》定为“心传”之要,论说日详,故石取周敦颐、张载、二程及吕大临、谢良佐、游酢、杨时、侯仲良、尹焞之说,辑为是编,初名集解,乾道九年(1173),朱熹为作序,极称其谨密详审。淳熙十六年(1189),朱熹作《中庸章句》,因重为删定,更名辑略,而仍以集解原序冠其首。今有《四库全书》本、《朱子遗书》本和《西京清麓丛书正编》本。
为您推荐
[四书]中庸分章:一卷。
此书以“天命之谓性”以下为第一章,“仲尼曰”以下为第二章,“君子之道费而隐”以下为三章,“道不远人”以下为四章,“君子素其位而行”以下为五章,“君子之道辟如行远”以下为六章,“鬼神之为德”以..
[四书]中庸管窥:一卷。
廖纪,字时陈,一作廷陈,东光人。弘治进士,官至吏部尚书,卒赠少傅。撰有《大学管窥》、《童训》等。此书不用朱熹章句,亦不从郑玄旧注,分《中庸》为二十五段,与章句同者十四段,其余分段大多牵强,未能深思文..
[四书]中庸指归:一卷。
黎立武字以常,新喻人,咸淳中举进士第三,仕至军器少监、国子司业。宋亡不仕。《中庸》之学传自程子。后诸弟子各述师说,门径遂异。游酢、杨时之说为朱熹所取。而郭忠孝《中庸说》以中为性、以庸为道..
[四书]论语意原:二卷。
汝谐字舜举,号东谷,处州人,官至吏部侍郎。另着有《东谷易翼传》。《论语意原》前有自序,云:“二程横渠杨谢诸公互相发明,然后《论语》之义显。谓诸公有功于《论语》则可,谓《论语》之义备见于诸公之书..
[四书]四书或问:三十九卷。
朱熹既作《四书章句集注》之后,又因为诸家之说纷错不一,便设为问答,明去取之意,以成此书。凡《大学》二卷、《中庸》三卷、《论语》二十卷、《孟子》十四卷。
其书非一时所着。《中庸或问》原..
[四书]孟子解:一卷。
为苏辙年少时作。凡二十四章。一章谓圣人躬行仁义而利存,非以为利。
五章谓浩然之气即子思之所谓诚。六章论养气在学而待其自至。十八、十九、二十二、二十四章分别论事天立命、顺受其正、进锐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