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论语袁氏注

[四书]论语袁氏注:一卷。

乔(312~347),字彦叔。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博学有文才。桓温以为司马,拜江夏相,佐温伐李势。

后进号龙骧将军,封湘西伯,卒谥简。是书已久佚亡,唯见皇侃《义疏》称引,仅称袁氏。《晋书》本传明载乔注《论语》,阮孝绪《七录》载袁乔《论语释》十卷,《隋书·经籍志》载,梁有益州刺史袁乔注《论语》十卷,亡。《唐书·艺文志》同。

陆德明《经典释文序录》亦云,袁乔注《论语》十卷,据皇侃《义疏》序称,江熙集《论语》十三家有晋江夏太守陈国袁弘,字叔度。马国翰考证,袁弘亦见《晋书》,不言注《论语》。

“彦”、“度”形似,后又倒作“叔度”。又弘字彦伯,乔字彦叔,同为陈郡人,又都居官江夏,传者不察,因而误“乔”为“弘”。

又今人吴承仕《经典释文序录疏证》补考,引《论语·为政》“人而无信”《疏》云,“江熙称彦升”等,认为“升”即“叔”字隶体之讹,彦叔为袁乔字,然则江氏《集注》所引正袁乔义也。可见袁弘乃袁乔之误。皇侃《疏》所引凡十九节,马国翰辑为一卷。所注简明,概其要旨。

如注“传不习乎”(《论语·学而》),曰:“常恐传先师之言不能习也,以古人言必称师也。”其注“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论语·述而》),曰:“执鞭,君之御士,亦有禄位于朝也。”其注“其然?岂其然乎?”(《论语·宪问》),曰:“其然,然之也。此其善之者,恐其不能,故设疑辞。

”其注“见善如不及”(《论语·季氏》),曰:“恒恐失之,故驰而及之也。”有《玉函山房辑佚书》本。



为您推荐

致雷米萨的信,论语法形式的性质和汉语的特性

出版时间:1992-11 致雷米萨的信,论语法形式的性质和汉语的特性 : 普通语言学著作。洪堡特著。巴黎Librairie orientale deDONDEY-DUPRE PERE ET FILS 1927年出版。洪堡特(Wilhelm von Humboldt 1767—1835),德国..

论语

论语 : 中国古代儒家第一部经典,孔门弟子对孔丘和他的学生们的言语行事的记录。本书传到汉代,出现过《鲁论语》、《齐论语》、《古文论语》等3种不同的本子;汉末郑玄作《论语注》,把3种本子融合为一,此即中华书局影印..

论语<sup>①</sup>

出版时间:1985-10 论语① : 原文 子曰: “《诗》三百②,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③。”(《为政》) 子曰: “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 (《宪问》) 子曰: “辞达而已矣。”(《卫灵公》) 尝独立,鲤趋..

《《论语》:散文艺术的萌芽》

半部《论语》治天下

半部《论语》治天下:旧时强调学习儒家经典着作的重要性的典故。典出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七:“赵普再相,人言普山东人,所读止《论语》,……太宗尝以此问普,普略不隐,对曰:‘臣平生所知,诚不出此。昔以其半辅太祖定天下,今欲以其..

《论语》

《论语》:语录体散文集。是孔丘及其部分弟子言行的片断记录。作者已不可考。历来学者推测是孔丘弟子及再传弟子所辑。内容涉及哲学、政治、时事、教育、文学多方面,是研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丘思想的主要史料。全书 20 章..

半部论语

半部论语:宋初宰相赵普,人言所读仅只《论语》而已。太宗赵匡义因此问他。他说:“臣平生所知,诚不出此,昔以其半辅太祖(赵匡胤)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辅陛下致太平。”见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七。旧称半部《论语》治天下,典出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