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性灵说”(诗歌)

清“性灵说”:清代中叶的一种诗论。立论者是诗论家袁枚,著有《随园诗话》、《小仓山房诗文集》,提出一系列重要的诗论。“性”近于实感、近于韵,“灵”近于想象、近于趣,“性灵说”是实感与想象、韵与趣的结合。“性”是情的表现,“灵”是才的表现(郭绍虞说)。他反对拟古,重性灵,诗主性情,独抒胸臆;诗不可无我,要有独创性,风格要多样化,不排斥某一种风格。“性灵说”吸取了公安派的性灵说和神灵说的合理成分,又有发展,冲击了封建的正统文学观念,对诗论和诗歌创作产生重要的影响。它也有片面性。过分强调写个人的“性情遭遇”,难免流于清易轻浮,缺乏扣人心弦的力量。

为您推荐

“性灵”说

“性灵”说: 袁枚“诗者,人之性情也。”“凡诗之传者,都是性灵,不关堆垛”(《随园诗话》) “性灵”说首先要求抒写真实的性情,这是对李贽的“童心”说的继承和发展。其次,强调诗歌要有自己的个性,说“作诗,不可无我”“有人无我..

清“性灵说”(诗歌)

清“性灵说”:清代中叶的一种诗论。立论者是诗论家袁枚,著有《随园诗话》、《小仓山房诗文集》,提出一系列重要的诗论。“性”近于实感、近于韵,“灵”近于想象、近于趣,“性灵说”是实感与想象、韵与趣的结合。“性”..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诗歌)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原为苏联的文学创作和文艺批评方法。基本原则“就是忠实于生活的真实,共产主义党性和人民性。”(苏联《简明美学辞典》)后为我国文学界所接受,“我们是主张社会主义的现实主义的”(毛泽东:《在延安文..

创造社“浪漫派”(诗歌)

广州诗坛社(诗歌)

广州诗坛社:1936年底成立于广州。主持者有黄宁婴、陈芦荻、陈残云、鸥外鸥、李六石等。社员发展到一百多人,组织广州诗人用诗歌作武器,鼓动人民起来抗战。他们的诗歌称为“新诗歌派”,与当时的“现代派”有截然不同的..

狂飙突进运动(诗歌)

狂飙突进运动:德国18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期间的文学运动,代表人物是青年时代的歌德、席勒和赫尔德等。主张反对封建制度,建立新制度,提倡个性解放和创作自由,是启蒙运动的继承和发展。它的诗歌以表现个人感受为主,不同..

清“常州词派”(诗歌)

清“常州词派”:清代的词派。主要词人有张惠言(1761—1802)、周济(1781—1839)等。张是常州人,因而得名。张惠言以风骚作为师法,主张比兴寄托,“意内言外,比兴含蓄”。周济进而著述《词辨》,认为词应该有“词史”(词的..